全部律師專訪

張譽尹流著公義熱血 法律路上為愛前行

張譽尹流著公義熱血 法律路上為愛前行

文/楊碧華   攝影/梁家瑋

還沒正式訪問張譽尹律師之前,就看到他在永信法律事務所辦公室裡,一邊喝著高蛋白飲品、一邊與同事討論著案件。「我很貪心,想做的事情很多。」張譽尹律師2006年開始在永信法律事務所受僱,中途自行開業兩年,2012年再度受邀回來永信,現為永信合夥律師。

執業至今17年,張律師每月休假屈指可數,記得以前還沒有雲端電子檔案的時候,他會天天拖著裝卷宗的行李箱回家處理。雖然時間總是不夠用,但張律師將家庭、孩子成長、創業、社會運動等各項人生重點事務都放在心上,使命必達。

張律師行程雖滿檔,但是接受訪問時仍不疾不徐,訪問到一半還接起兩通電話:一通是案件對造律師打來談案情,一通是要好的社運團體成員,他都不漏接。

相較於接案的數量,永信事務所更重視辦案的質量與貢獻,張律師認為只要把案件辦到最好,用耐心、細心及誠心以對,每一案的當事人自然會把永信推薦出去,「我們對永信律師的辦案能力非常有信心,雖然比較少做廣告,但只要把時間都花在辦案上,我們的當事人就是永信最好的廣告。」 

環境律師的刻板印象

或許大家經常在媒體或投書看到張譽尹律師在多個環境個案驍勇善戰,但若只認識他作為「環境律師」,可能是個刻板印象。

回顧他的法律之路起點,張律師自述小時候常被父母說是「適合讀法律的孩子」,溝通能力強大。然而張律師在考照方面卻非順風順水。當年畢業於輔大法律系的他,同時決定要經濟獨立,不再向家裡拿錢,因此必須一邊工作、一邊準備律師考試,他最後花了5年才考上律師。

張律師苦笑說自己比較不會考試,不過他在考律師執照期間完成服役,退伍後相繼在商標事務所及臺北地院的法官助理工作維持經濟。雖不像其他人一樣唸完法律系就考上律師,但是他總會在逆境中看到自己的進步:「過程中常感到挫折,不過也有慢慢抓到適合自己考試的方法,只要越來越靠近目標就不放棄。」

執業多年的張律師,不管是民事、家事及刑事案件,深知當事人在各類型案件中的最根本需求,盡力具體解釋給當事人瞭解。以下是他統整自己處理各類案件時所側重的角度及技巧的差別:

一、民事案件、土地開發案件的處理,目的是要圓滿,重點不是打贏官司,而是各方利益兼顧或開發要「成」。

二、家事案件,像是婚姻、剩餘財產分配、子女保護教養或遺產繼承等事,是處理人之間的關係,講究 「情」。最重要的是讓案件的所有人都找到一個可以繼續生活下去的姿態,不要讓當事人太委屈自己。

三、刑事案件就是一定要爭到底,一定要贏!在無罪辯護方面最重要的是要爭回名譽與自由。 

擅長完「成」民事案件 溝通、賽局能力強大

民事案件中的利益分配與角力總是讓人心累,請律師見招拆招是個好方法。張律師剛執業時就處理過許多土地相關案件,種類包羅萬象,包含買賣過戶、建物瑕疵、履行合約權利義務到多位地主間的私人糾紛等等,也包含非訟案件的法律服務,例如幫地主、開發者與其外部配合廠商等對象擬定合約,事先預防解決可能發生的問題,使各方順利開發。

合約正是大家最常接觸的法律文件,怎麼寫對自己最有利?張律師特別提到,永信近年滿常處理「擬定商業合約」等非訟案件,能夠協助當事人擬定或在既有合約裡預先防範糾紛並規劃解決方案,盡可能避免該合約在日後發生的風險,或是避免我方當事人承擔過重責任。而張律師透過與當事人不斷討論後所寫出的合約,使得當事人在商業交易現場向客戶簡報時也會非常熟悉合約內容,使當事人之商業活動順利進行。

張律師提到,永信曾有一位當事人與國際企業之間要簽訂商業合作契約,其標的金額達到新台幣數億元,簽約前張律師與當事人花了很長時間溝通,來模擬合約履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類糾紛。律師像是「抓漏」般的將造成雙方認知不同或模糊的事項提出來,再以當事人利益為最大考量,將契約內容重新調配或分散風險。

然而這位客戶履約後不幸發生糾紛,張律師說,幸好當事人懂得在法律上尋求專業協助、做好預防,使得張律師為當事人事先做的規劃發揮功用,不但避免數億損失,甚至還能向對方企業要求索賠。

張律師認為民事案件或土地案件等關鍵在於各方利益當事人如何成功協調,要能捕捉各方在意之處,端看律師有無角度、邏輯及看局的能力,協調成多種不同的方案端上檯面。因此律師的「賽局概念」很重要,要能協助各方當事人的利益交換與平衡。

家事案件中,首重孩子利益 

張譽尹律師非常喜歡小孩,在壓力龐大的法律工作中,最療癒的事情就是看著自家小朋友笑臉的照片或影片,就能繼續充滿動力的投入法律工作。因此他在處理家事案件時也顯得非常深情,首重孩子的利益,其次才是當事人的利益。

家事案件多為兩人離婚,其中伴隨諸多問題,例如夫妻的剩餘財產分配、孩子的保護教養、撫養及探視權利,夫妻間損害賠償或贍養問題等。然而當父母離婚牽涉到小孩法律問題,張律師會強力要求父母也要將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他們常常因為自己太痛苦而忘記小孩的痛苦,把小孩當自己的籌碼;我會直接責罵我的當事人!要他們醒過來。」

張律師認為,家事案件「情」的成分比例高,溝通協談能力有時比法律更重要。因為離婚是痛苦的事情,律師除了先同理當事人並幫助他轉移焦點、釐清原因之外,還會提醒他「對方是否跟你一樣痛苦」,致力於幫助各個當事人找到能夠繼續生活下去、舒服或至少可以忍受的姿態。

張律師在離婚案件開庭時學習到一些重要心法,例如有經驗的法官會刻意將協議如何保護教養小孩的案子進行得非常緩慢,讓離婚雙方當事人在時間拉長下,情緒不再高張,能夠逐漸緩和各自的立場,最後成功使雙方各退一步,達成協議。

一對夫妻從結婚到關係破裂,讓處理離婚案件的張律師感到人生無常,但是他意識到「家是一個人的根本」,將盡全力協助當事人不能忽視孩子成長問題,把離婚對孩子的衝擊降到最低,就是張律師不變的原則。

刑事案件要「勝」! 強力爭取自由與清白

刑事案件一定要勝訴!張律師斬釘截鐵地說,某些證據能力要跟檢察官、法官爭得面紅耳赤!很多當事人覺得只要自己沒做,法官一定會還他清白,張律師就會打臉當事人說:「法律上說無罪推定,但實際上你有自證自己無罪的責任。」目的就是要讓當事人醒悟自己正面臨多麼嚴峻的狀況。

張律師曾經經手過一件冤案:無辜民眾被警方栽贓的「擄鴿勒贖案」,在張律師不斷挖掘證據下,成功讓當事人在冤案中全身而退。

當事人說自己有天上山要採集食用植物,沒想到卻突然被一群自稱警方的人綁在樹上毆打,要他承認架網擄鴿。張律師調閱卷宗後看到許多採證照片、筆錄,還有一份警方擷取3分鐘的蒐證影片都對當事人不利。

張律師就在這些有限的證據下不斷思考與反覆尋找,尤其是那份 3分鐘的蒐證影片,影片畫面只對著網子拍攝,影片聲音是警方質問當事人。在律師與當事人反覆聽過不下數十次之後,直到當事人聽到一個極度細小的聲音說著:「大仔!打下去他都會說出來!(台語)」讓張律師認為這可能就是警方對無辜民眾屈打成招,絕對是有利證據。

張律師要求法官應函調警方採證完整檔案,但是是否能成功調到檔案?又是否已遭警方滅證?連律師自己都沒有把握。法官也不看好,甚至向張律師表明如果最後沒有被冤枉情事,他會「判很重」,張律師鼓起勇氣說沒問題:「我的當事人被這樣對待,若不平反,怎樣也不對。」最後幸運的調到完整採證檔案,完整影片中聽到當事人被毆打的聲音,最後畫面中看到當事人被綁在樹上、限制行動自由,外觀上卻看不出傷口。

法官最後傳喚涉案警方,張律師對於得來不易的完整採證影片謹慎以對,為了詰問涉案警方,張律師花費大量時間準備,即便前天沒睡好也用腎上腺素應對,詰問過程讓法官看到對方「睜眼說瞎話」;這場漂亮的詰問最後為當事人平反,涉案警方最後被法院移送法辦。張律師說:「這就是國家暴力的體現,讓人對國家權力有很深刻的警惕。」

流著公義熱血踏入環境案件 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可能大家覺得當律師很賺錢,但是對張律師來說,法律也是公義的工具,法律人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視身上流著公義的熱血。永信律師事務所創辦人施淑貞律師在2010年邀請張律師參與中科四期案件律師團,正是他踏入環境案件的開端。環境訴訟也是環境運動的一環,爾後張律師更投身「環境法律人協會」的創立與運作,為許多環境案件站出來。

「我喜歡藍色或綠色,因為是自然的顏色。」張律師會獻身環境案件也是很自然的事,他在學生時期就非常喜歡徜徉於東部山海,有原住民朋友帶他到秘境溪流跳水、爬山,工作時也參加台北地方法院登山社,曾花兩、三天時間爬高山。雖然過程非常累人,但他都還記得爬山過程中的畫面、氣味、光影及聲音,這些對自然環境的熱愛促成他關心環境議題。

被問到哪個環境案件讓他印象最深刻?張律師想起的是那個像戰場的畫面:當震南鐵線公司進行動土典禮時,當地鄉親組成的自救會出動近百人抬棺抗議,警方也排出大陣仗保護公司,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

張律師身為高雄「震南鐵線產業園區」環評訴訟案律師之一,穿上「反污染、反酸洗」的上衣,與在地農漁民站在一起召開記者會。當地居民不願意家鄉土地、農田及魚塭可能會被鐵線酸洗排放廢水所污染,先是找上張律師所參與的「環境法律人協會」合作,協會幫居民上課,教他們抗爭的基本知識。

張律師除了要和居民並肩作戰以外,還要與政治人物、跨領域專家等各界配合。隔行如隔山,張律師面對廢水處理方案的預防與減輕措施等環境工程專業時總是「霧煞煞」,必須求助環工技師幫忙。他也看到地方政府的蠻幹及不為民所苦,無比憤怒。震南鐵線環評案分別在2018年及2021年兩度判決居民勝訴,法院認定應撤銷環評結論,然而在高雄市政府的全力護航下,鐵線工廠仍蓋起、運作至今。

以人為本的張律師,最優先考慮的是居民高強度抗爭所要承擔的風險及人身安全。回想抗爭時「一觸即發」的畫面,上年紀的阿公、阿嬤非常氣憤的想要保衛家園,但是警方一直找律師勸說「可不可以讓鄉親不要衝?」他當時判斷是讓居民不要衝撞,因為即便一次的衝撞抗爭不代表能擋下設廠,也不確定能引起多高的社會關注,反而衝突之後鄉親會有相關法律責任,徒增困擾。

即便本案在法律上勝訴了,鐵線工廠仍在運作,鄉親還得在當地長久的生活下去。張律師不禁常常想起抗爭過程的種種畫面及決策。「現在回頭來看,當時的『一觸即發』沒有觸發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至今還是無法判斷。」

曾投書媒體批評環保署,反被環保署發文回擊他是「一位可怕的法律人」;他也曾在網路發文批判淡北道路政策,被網民施以網路暴力。他受訪時痛批政府在藻礁公投案上釋放假消息愚弄人民,被大批側翼抹為中共同路人。對於唇槍舌戰,他不是很在意,自身虔誠的信仰讓他對於公義勇往直前,認真對待案件中的大面向與小細節,協助當事人將其環環相扣。唯有對於喜愛的人們與環境才會讓張譽尹律師稍作停留,帶領所愛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