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03 2025
民團拋平冤四法草案 盼完善監院救援冤案程序
民團拋平冤四法草案 盼完善監院救援冤案程序
2025/3/5 12:10(3/5 15:31 更新)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董事林永頌(右)、救援組召集人林俊宏(左)與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羅士翔(中),5日在立法院舉行通過「平冤四法」開啟冤案救濟新思維記者會,高呼口號並提出相關訴求。中央社記者謝佳璋攝 114年3月5日
(中央社記者王揚宇台北5日電)民間司改會等民間團體今天提出「平冤四法」草案,希望完善監察院救援冤案程序、在監察院成立冤案救濟委員會等,藉此新設第3種刑事非常救濟機制,盼各界共同討論,改革冤案平反制度。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常務董事林永頌、冤獄平反協會執行長羅士翔、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救援組召集人林俊宏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針對辦理有罪確定案件審查會效能不彰等情形下,民間團體提出「平冤四法」草案,研擬修正監察法、監察院各委員會組織法、法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
林永頌說明,為改善台灣的冤案救濟制度,應盡速落實2017年司改國是會議決議的內容,包括建置獨立行使職權的刑事確定案件檢視機制,例如英國、挪威的獨立機制,即刑事確定案件檢視制度,專司有罪確定案件的調查,為無辜者聲請或促使開啟再審。
根據現場提供的參考資料,監察法修法重點包括經監察院提出調查報告者,如司法及獄政委員會認為有罪確定判決有重新審理的必要,得經該委員會決議送交冤案救濟委員會審查。經冤案救濟委員會審查後,應製作審查意見並載明理由,提監察院會討論,當經全體委員2/3以上認為有必要者,得向司法院設立的專庭提起救濟。
草案說明提及,此救濟機制是在現行刑事訴訴訟法再審、非常上訴之外,新設第3種刑事非常救濟機制,其受理的法院組織與審理程序,應由司法院會同行政院另以法律定之。
法院組織法修法重點則為,司法院應設刑事案件確定後審查法庭,裁判監察院認有必要救濟的刑事確定案件。(編輯:張若瑤)1140305
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3050102.aspx
民團拋平冤四法草案 盼完善監院救援冤案程序
04 03 2025
海岸線大量垃圾打臉政府 百億計畫「向海致敬」民無感
海岸線大量垃圾打臉政府 百億計畫「向海致敬」民無感
2025-03-04 11:05 聯合報/ 記者李定宇/新北即時報導
廢棄物
新北貢寮金沙灣充斥大量海廢。記者陳正興/攝影
重達百公斤的革龜三年前成台灣稀客,卻是因被廢棄漁網纏繞擱淺在新北市福隆沙灘,全身多處傷口,後送後死亡,解剖更發現胃裡充滿食品包裝的塑膠袋、麻布袋等廢棄物,慘狀讓人印象深刻。環境部2020年起結合9部會執行為期8年「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花124億元清理海洋垃圾,但事實是仍有許多海洋生物因垃圾而死、海岸線永遠充斥垃圾。
環境法律人常務理事張譽尹表示,向海致敬計畫環境部稱減少60%海廢,但民眾仍能在海上與沙灘上發現大量垃圾,顯示治理效果與公眾感受存在落差。
他說,海廢治理不能僅限於國內視角,台灣雖可管理陸地與海上產生的廢棄物,但無法控制天災帶來的漂流木與來自國際的海洋垃圾。由於台灣受潮流與洋流影響,部分區域成為海廢熱點,政府應設法與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合作,共同推動海廢減量機制。例如大陸人口眾多、海岸線鄰近台灣,若能建立協調機制減少源頭垃圾產生,將有助於台灣海岸環境改善。此外,政府應研究國際海廢漂流路徑,針對特定季節及熱點區域加強清理。
張譽尹認為,政府執法與資源調配仍存在問題,雖然推出向海致敬海岸清潔計畫,編列預算並設立通報網站,但清理作業往往因地方政府人力不足或未納入適當動線規劃,導致垃圾雖已集中卻無法即時清運。此外,政府高度依賴民間團體與志工淨灘,但一般民眾多數不會主動通報海廢,且民間團體負責清理,卻無法處理後續垃圾焚燒等問題,跨機關協調出現斷層影響整體執行成效。
張譽尹建議,台灣目前海廢治理主要關注國內源頭減量與垃圾清運,應透過教育提升民眾環保意識,並結合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然而,國際海廢治理仍缺乏明確計畫,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減少外來垃圾流入。此外政府應針對不同季節的垃圾漂流熱點加強應對,例如冬季東北季風與黑潮影響的東北角,或夏季西南季風影響的西部海岸。這些回流熱點應納入清理計畫,確保垃圾不會長期累積影響環境。
張譽尹表示,在向海致敬計畫中並未看到海廢清理的科研計畫,清理海廢的設備與科技至關重要,政府雖編列大量預算清理海廢,卻未見相關清理海廢的研發經費。國外已投入研發清理技術,台灣應關注其成效,若適用台灣則可採購使用,否則應發展本土科技,以降低人力成本並提升清理效率。部分海岸如岩石區與消波塊垃圾難以清理,政府應投入技術研發結合民間資源,透過科技提升清潔效率。台灣精密機械領域成熟,向海致敬的教育預算部分若能轉為科技研發預算,未來有機會研發高科技的海廢清理機械。
新北澳仔漁港消波塊充斥大量垃圾,拾荒婦人表示多年從未改變。記者陳正興/攝影
環境法律人常務理事張譽尹表示,向海致敬計畫環境部稱減少60%海廢,但民眾仍能在海上與沙灘上發現大量垃圾,顯示治理效果與公眾感受存在落差。記者侯永全/攝影
新北澳底海岸線海洋生物隨漁網被沖上岸致死,成為野貓的另類食物鏈。記者陳正興/攝影
去年10月新北環保局在萬里沙灘與民間合作舉辦淨灘活動後,今天二月海廢仍堆滿沙灘。記者陳正興/攝影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584354
海岸線大量垃圾打臉政府 百億計畫「向海致敬」民無感
03 03 2025
融資公司納管》喊了半年卻未見蹤影 金管會「只說不做」引律師不滿:社會不就亂了嗎?
融資公司納管》喊了半年卻未見蹤影 金管會「只說不做」引律師不滿:社會不就亂了嗎?
李海琪
2025年3月3日
民團表示,當時跟金管會說好半年提出專法草案,結果現在連空窗期的納管措施都要拖到七月,民間、立委都有版本,國外其實都有相關法規。(攝影/李海琪)
半年過去了,融資公司超貸與惡性催收問題依舊猖獗,受害者不斷增加,然而原本承諾要加強監管的納管法案卻仍在原地踏步,讓人不禁要問:「政府究竟還要拖多久?」,金管會「只說不做」的態度,引發民間不滿。
融資業法推動連線(台北律師公會消債委員會、卡債受害人自救會、台灣社會福利總盟)今(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去年8月,金管會雖提出於研究是否專法納管融資業的空窗期間,可將融資業納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但半年已過,卻未見實質動作,如今更傳出最快也要等到7月才上路,他們痛批,政府對如此嚴重的金融亂象仍抱持消極態度,不僅無法有效保護借款人,甚至可能讓詐騙與超貸等社會問題變本加厲。
此外,行政效率不佳就算了,連線也強調,就算納管,金保法規範密度其實也不足,但專法又遲遲未排審,嚴正呼籲金管會應盡速公告將四大融資公司(中租、裕融、和潤、日勝台駿)納入金保法,同時在本會期結束前也要完成融資公司法研議;並向財委會與各黨團呼籲,盡速排審融資公司專法,讓該件重大民生法案能夠公開討論。
喊了半年卻未見蹤影,融資公司納管「道阻且常」
台北律師公會消債委員會召集人林永頌律師指出,去(113)年8月透過民進黨立委王世堅的幫忙下,與金管會直接接觸,當時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對於是否專法管理融資公司將委外研究,並將在空窗期間內,先將融資公司納管進《金融消費者管理法》(簡稱金保法)中。
(更多新聞:融資公司納管》金管會提短期做法 先修《金保法》再另行評估專法)
當時媒體也跟進報導,然而如今已過半年,卻只聽雷聲大、雨倒是沒下半滴,融資公司依舊尚未納管入金保法,而專法除了部分立委版本,行政院版也是未見蹤跡。
如今又出現報導指出,金管會預定要在三月對外公告法規,要拖到七月再實施、將上市融資公司納入金保法,林永頌無奈地說,從去年的八月說到現在,「只用嘴巴說,但都沒有做」,對於重大社會問題,金管會卻如此怠惰、毫無積極行動。
個案A小姐表示,向中租迪和借貸4百萬加不動產設定,但卻遇到利率不明、合約不給等狀況,最後借4百萬也還了4百多萬,竟被告知還欠下3百多萬。(攝影/李海琪)
金保法納管效果恐低落,管不到利率透明度等核心問題
並且,金保法的規範密度也不足,林永頌強調,以金保法納管融資業並不反對,但僅靠金保法無法解決問題。現行金保法對融資公司的規範效果有限,借款條件不透明、金額不合理、與詐騙勾結以及惡意催收等問題,其實無法管制。雖然有針對消費者有提供申訴與調解中心,但這等同於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林永頌說,政府該做的是防範在先,而非在傷害已造成後才做補救。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秘書長孫一信也指出,金保法僅能管制契約、廣告以及金融消費者的契合度,但更加重要的是能否於銀行業共用徵信機制、共用DBR 22,以及利率上限是否規範、是否涵蓋調查費、簽約費等的額外費用,甚至是融資公司從業人員的管理制度,這些都是金保法無法處理的。
此外,孫一信表示,去年11月18日,國民黨立委林彥秀、羅明才、陳玉珍等立委以討論融資公司納入金保法為由,在立院召開協調會,希望能在財委會召開兩次公聽會與業者充分討論。他認為,光是空窗期納入金保法就引起部分立委反彈,「想必金管會是做對了一些事情」。
當時,王世堅也抨擊有「數名」在野黨立委召開協調會,直指此舉是在施壓金管會,意圖擱置《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的推動進程,但林彥秀申明,沒有人反對修法,只希望在正式推動前,金管會能等財政委員會召開公聽會,讓相關細節獲得更充分討論,並給業者緩衝與調整時間。
呼籲本會期排審融資專法!民間、立委版本皆具,獨缺行政院版本
由多個民間法律團體提出的民間草案也早在去年年中已經完成,目前為止,提出融資公司專法草案的委員有民進黨立委王世堅以及民眾黨立委黃珊珊,都正在立院等待排審。
孫一信呼籲,金管會應盡速公告將四大融資公司(中租、裕融、和潤、日勝台駿)納入金保法,並在本會期結束前完成融資公司法研議;同時也向財委會與各黨團呼籲,盡入排審融資公司法,讓該件重大社會議題、重大民生法案能夠公開討論。
最後,林永頌表示,近年已經有詐騙案件與融資公司問題產生灰色連結,導致相當多社會問題,大學生、高中生等年輕族群也有受害者,還不起錢就被叫去當車手,若沒有專法規範,行政機關也是無可奈何,但「這社會不就亂了嗎?」,他強調,我們並不會開個記者會就算了,絕對會緊追到底,要求一定要立法。
若民眾有相關不合理融資債務,可以參加法扶與民間合辦的債務說明會,將提供解決債務的法律說明、成功案例分享、現場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暨扶助申請,林永頌也預告,將在3月22號說明會中蒐集案例,之後會向社會與行政部門說明嚴重第一線狀況。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8%9E%8D%E8%B3%87%E5%85%AC%E5%8F%B8%E7%B4%8D%E7%AE%A1-%E5%96%8A%E4%BA%86%E5%8D%8A%E5%B9%B4%E5%8D%BB%E6%9C%AA%E8%A6%8B%E8%B9%A4%E5%BD%B1-%E9%87%91%E7%AE%A1%E6%9C%83-%E5%8F%AA%E8%AA%AA%E4%B8%8D%E5%81%9A-%E5%BC%95%E5%BE%8B%E5%B8%AB%E4%B8%8D%E6%BB%BF-083005997.html
融資公司納管》喊了半年卻未見蹤影 金管會「只說不做」引律師不滿:社會不就亂了嗎?
20 01 2025
《犯保法》修法上路滿1年 民團質疑保護服務人數有限
《犯保法》修法上路滿1年 民團質疑保護服務人數有限
公視新聞網
2025年1月20日
高喊口號、表達訴求,民間團體20日召開的這場記者會,對犯保協會的組織運作提出質疑,尤其《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新法上路1年,經費、人力、資源都增加,但成效似乎有待商榷。
民間犯罪被害人權益保護聯盟召集人林永頌指出,「犯保這一兩年來做的是什麼?辦了很多活動,但真正有讓被害人或他們的家屬覺得有幫助嗎?」
新法上路後預算大幅增加,從1.7億變成3.9億,但實際保護服務人數被民團點出,只占全部案件的6成,仍有被害人及家屬被漏接,更有學者以日前槍決的死刑犯黃麟凱舉例,質疑被害者家屬未獲得妥善輔導。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助理教授洪文玲提到,「被害人父親說這10幾年來他沒有一天睡好,只有在執行的那一天晚上有睡好,犯罪被害保護機構所存在的價值就是在陪被害人或是被害人家屬。」
多名學者聚焦犯保協會的一大問題就是知名度不足,讓許多被害人及家屬根本不清楚有這類單位能協助,甚至國人海外被害後獲得的補償金件數也掛蛋,但犯保協會回應相關工作都有做,外界有誤解。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執行長陳娟娟澄清,「為什麼會有一系列對於被害人的團輔,或者是私底下的一些活動,無非也就是希望這些被害人能夠健康走出去。」
除了犯保協會運作引起外界討論,也有立委提案刪除矯正署1億預算,但矯正署發聲明,萬一預算刪減恐對監所戒護、高再犯風險的犯罪者治療等層面都會產生影響。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7%8A%AF%E4%BF%9D%E6%B3%95-%E4%BF%AE%E6%B3%95%E4%B8%8A%E8%B7%AF%E6%BB%BF1%E5%B9%B4-%E6%B0%91%E5%9C%98%E8%B3%AA%E7%96%91%E4%BF%9D%E8%AD%B7%E6%9C%8D%E5%8B%99%E4%BA%BA%E6%95%B8%E6%9C%89%E9%99%90-054700596.html
《犯保法》修法上路滿1年 民團質疑保護服務人數有限
15 01 2025
RCA工殤求償更二審判再賠1.7億 從黑髮打到白髮...肯定判決但金額低
RCA工殤求償更二審判再賠1.7億 從黑髮打到白髮...肯定判決但金額低
2025-01-15 11:30 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台北即時報導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55年前來台設廠,卻讓員工喝受汙染的地下水,廠房空氣、工作中所接觸的溶劑有劇毒,上百名員工罹癌、死去,最高法院2018年前判262人獲賠5億1千萬元確定,2022年再判24人獲賠5470萬元確定,目前員工共已勝訴5億7千多萬。不過第一波參與訴訟的222名勞工未獲賠,台灣高等法院更二審今判RCA的公司需再賠償1億7千多萬元。
義務律師團召集人、律師林永頌肯定法官判賠的見解,但認為金額比原本一、二審還低,將研議是否上訴。
本案原告為台灣美國無線公司員工關懷協會,求償者分為A組死者家屬、B組患病者、C組未生病三組。在最高法院的確定判決中,指出要賠償的公司包括RCA、Technicolor、百慕達商湯姆遜、奇異公司,另外被提告的Technicolor USA則被認定無責、免賠。法院認定,奇異、湯姆遜、Technicolor都是RCA公司的控制公司。受害員工1998年7月籌組自救會,開始求償行動,RCA還匯出美金1億餘元至母公司所在的法國銀行,致公司在台資產所剩無幾。RCA惡意脫產、規避債務,奇異、Technicolor、湯姆遜,應適用揭穿公司面紗原則,與RCA同負賠償責任。
法院也認定RCA等4公司不僅沒告知毒害,事後還滅證,使得受僱勞工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沒能蒐集到RCA公司有機溶劑作業環境相關資料,影響會員求償,違反誠信、公平正義。
而本次更二審的這222名勞工是RCA汙染工殤案纏訟最久的勞工,更二審的審理重點在於C組是未有外顯疾病的勞工,是否因在工作中暴露於有害化學物質,身體自主權、健康權(包含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 確有受到侵害?此外,在這一批勞工當中,也有罹患卵巢癌等女性相關疾病、心血管疾病、內分泌及代謝相關疾病者,是否能認定疾病暴露本件31種化學物質間的因果關係?
RCA員工關懷協會表示,專家證人鄭尊仁出具專家報告,說明C組勞工雖未罹病,但身體心理確有損害。除了過去已經在判決中認列RCA等公司使用31種化學物質外,又舉出第32種物質「鉛」,可能導致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血管疾病。
高院更二審指出,此次審理的範圍為C的的222人,其中有3人過世、119人生病,另外94人暴露在有危險的工作環境中,但沒有外顯疾病,但從科學證據顯示員工們暴露在有毒物質中,雖然94人健康權正常,但身體權受侵害,公司應連帶賠償1億7千多元。
RCA員工關懷協會理事長杜津珠表示,這是一個冗長的訴訟案件,大多數的會員從黑髮打到白髮、步履蹣跚,有些會員等不及而先走了,會員名字變成了「繼承人」,RCA與奇異公司難道不用賠償嗎?雖然今天判賠的金額不高,但判決也是在告訴企業主應顧慮勞工健康下追求合理利潤,才是有良心的雇主。
RCA工殤求償案纏訟多年,求償人數眾多,RCA員工關懷協會「一軍」更二審今宣判,台灣高等法院判RCA等公司須賠償C組餐與訴訟的員工1億7千多萬元。記者王宏舜/攝影
RCA員工關懷協會理事長杜津珠表示,她們訴訟從黑髮打到白髮,司法應進步、別再拖。記者王宏舜/攝影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21/8491184
RCA工殤求償更二審判再賠1.7億 從黑髮打到白髮...肯定判決但金額低
14 01 2025
淡海公七森林設警消大樓 自救會告新北市政府聲請停止執行
淡海公七森林設警消大樓 自救會告新北市政府聲請停止執行
10:462025/01/14
淡海公七森林公園自救會告新北市政府並聲請停止執行。(圖自救會提供)
淡海新市鎮公七自然公園鄰近超過二十個社區,新北市政府於2024年12月27日上午在公園草坪舉行動工典禮,興建「淡海新市鎮新設立警消共構大樓」,各社區居民在動工前即已串聯向市府抗議,更有逾千人連署組成「淡海公七森林公園自救會」,自救會今(14)日委任律師至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告撤銷處分及聲請停止執行。
針對此案,本案訴訟代理人張譽尹律師表示,本案件是都市計畫法制下,有關於公園用地的多目 標使用利益衡量合法性的先驅案件,也是淡海新市鎮當地居民對於自身生活週遭爭取環境權與環境財的首例環境案件,我們很希望這個案件能夠得到法院的關心。
以本件而言,淡江大橋完工後,預計假日單日將帶來高達2.5萬人次客流量進入淡水區。然而警消 大樓計畫的交通動線規畫,卻沒有對淡江大橋通車後即將帶來的高車流量暨車流動線造成當地 交通衝擊之加成效應為影響評估,顯然違反多目標使用辦法第2條、第4條第2款第7目之規定。
尤其在未評估淡江大橋通車之情境下沙崙路一段及濱海路二段、三段於尖峰時段服務水準,無疑會造成開發行為竣工後,當地居民的行車動線與順暢,且無法避免警車及消防車恐因交通堵塞 而無法緊急救援之重大風險。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一個裁量瑕疵。
公七自然公園的土地產權雖然不是新北市政府所有,但新北市政府對於既定的淡海新市鎮特定區主要計畫,仍有基於確定計畫內容帶來的財產利益與生活環境利益。政府應該正視人民的利益,透過一個好的 公民參與暨利益衡量的程序來進行規畫,而不是自己想幹嘛就幹嘛。
簡凱倫律師則指出,公七自然公園的用地被規劃為派出所、捷運警察分隊及消防局等多目標用途 ,不僅忽略已有其他更適合的閒置空地作為替代方案,此一改變更未充分考量公園在減緩氣候變 遷衝擊方面對當地社區的重要功能,明顯違背上位計畫的指導原則。
根據淡海新市鎮特定區主要計畫,公園綠地不僅是居民的公共休憩空間,更是城市應對極端氣候 的重要屏障,承擔吸收逕流水以減輕洪患、緩解熱島效應,以及提供緊急避難空間等多重功能。該 計畫明確提出以「生態城市」為理念,強化防災、尊重生態並因應全球暖化,而公園綠地的劃設正是實現這些目標的核心手段。
然而,此次改作多目標用途的決策,卻未進行氣候變遷相關的影響 評估和利益衡量,例如極端降雨和熱島效應的未來模擬,亦未充分分析公七自然公園作為綠色基 盤在減災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反而以短期需求為導向,完全忽視長期氣候衝擊的風險,顯示出 決策過程的重大疏漏。
行政院所發布的《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亦指出,公園綠地在應對城市熱島效應和極端氣候衝擊 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並強調其生態功能的完整性。作為「生態城市」示範的淡海新市鎮,此 次規劃變更,不僅無視更適合的閒置空地替代方案,更可能削弱該地區應對未來氣候挑戰的長期 韌性,違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核心精神及要求。
自救會代表林彥廷最後表示,自救會極力贊成淡海設警消共構,但新北市政府寧讓閒置用地荒廢,硬要開挖淡海唯一僅存的公七森林公園。犧牲百來棵原生樹種,迫害小山羌、螢火蟲、貓頭鷹等小生靈棲息地的做法,真是讓人無法苟同。
尤其是在全球氣候暖化,先進國家均極力倡導綠化環保,保護森林猶恐不及的現在,竟有如此開挖森林公園建警消的粗暴政策,怎能讓小老百姓心服口服呢?
先前官員曾說警消共構原選址沙崙路,因恐交通壅塞,才改址到濱海沙崙路口現址,顯然是失策再一樁。在一個已有雙輕軌交會,未來又有淡江大橋龐大車流湧入的兩線道壅塞路段建警消共構 大樓,勢必造成車軌打結,更會延誤救援時效,讓百姓的身家性命受威脅。
再加上1月6日才剛發生三重因建案開挖地基,導致兩側民宅倒塌的慘案。我們淡海公七森林公園也即將開挖,鄰近公七公園僅38公尺的社區住民能不憂心嗎?一個野蠻無腦的政策硬要小老百 姓吞下顯可預見的苦果是對的嗎?
以上種種,都是淡海公七森林公園自救會反對挖公七森林公園建警消共構大樓的理由。而在屢次陳情未果,投訴無門的情形下,自救會成員只能委任律師向新北市政府提出行政訴訟,希望能還給自救會一個不會擔心受怕,安寧平靜的生活環境。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50114001740-260402?chdtv
淡海公七森林設警消大樓 自救會告新北市政府聲請停止執行
10 01 2025
民眾黨明號召小草「釘孤支」 司改會等民團批施壓法官、干預司法
民眾黨明號召小草「釘孤支」 司改會等民團批施壓法官、干預司法
司改會等民團10日舉行記者會,批評民眾黨號召小草「釘孤支」是公然干預司法、施壓法官。前排左起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司改會常務董事林永頌、司改會監察人黃明展、台灣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記者方賓照攝)
2025/01/10 13:06
〔記者方瑋立/台北報導〕台灣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涉貪羈押禁見,民眾黨明(11)日司法節號召支持者上街「釘孤支」抗議司法不公。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民團今天(10日)舉行記者會,喊出「理性監督司法,拒絕煽動群眾」口號,呼籲批評司法應本於事實,並強力譴責少數政治人物、政黨為一己政治目的,無差別污衊司法,破壞司法獨立。
司改會今上午邀請公督盟、台灣永社、台權會、人約盟及廢死盟舉行「批評司法應本於事實,政治人物勿做錯誤示範」記者會,針對民眾黨於1月11日司法節號召群眾上街「釘孤枝」,強力譴責少數政治人物、政黨為了一己的政治目的,無差別地汙衊司法,讓民眾誤解台灣司法體系的運作。並呼籲各政黨批評司法、評論個案應本於事實,而非無的放矢,破壞過去各方對於司法獨立的努力與信賴。
司改會常務董事林永頌表示,司法可受公評,但政黨政治人物若要指控他人干涉審判或司法,或要指摘司法不公,就須提出具體說明,且必須做到一定程度的舉證。民眾黨現任主席黃國昌具司法背景,且與國民黨聯手是多數黨,要推動真正有意義的司法改革是合理的,但只為柯文哲的個案號召包圍司法院,是不正確的事情。「台灣是大家的,國家是大家的」,他呼籲民眾黨對明天的行動有所節制。
司改會監察人、前法官黃明展則就自身經歷觀察強調,以基層到高層法官及各行政官員對司法的節制,到目前為止台灣的司法獨立已不容質疑,柯文哲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就應留給司法純淨的空間,這是對民主法治社會應有的尊重。他批評,堂堂正正的政黨竟針對個案發起挑釁式的「釘孤支」並號召人民參與,非常不可取,反而是對法官的施壓,戕害司法獨立。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指出,代議政治的目的就是減少社會紛爭,但藍白兩黨對司法進行「無差別攻擊」,無疑是加深社會對立與對抗。「釘孤支」更是對台灣司法的挑戰,藍白在立法院意圖癱瘓憲政制度運作,癱瘓憲法、財政紀律及立院運作辯證,也等於對台灣全面的無差別攻擊。
台灣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強調,民眾黨發起抗議司法院的活動,明顯是就個案干預司法。台灣各政黨過去也都有前黨主席涉案被法辦,包括馬英九、陳水扁、徐永明等,但也未曾發動群眾包圍法院,這是基本的民主分際。就連美國總統川普也被多次傳喚歷審,民眾黨卻一再動員群眾干預司法個案,不僅是對民主法治的重大傷害,也是「世界最扯」的負面示範。
司改會同時也提出6項司法改革議題,包括重新審議《憲法訴訟法》修正案、全面檢討「偵查不公開原則」的落實、以「減法思維」減輕司法負擔、強化各級院檢「職務監督」、強化民事事實審改革、通過「禁止酷刑公約執行法」等,並呼籲各政黨盡速填滿大法官缺額,勿讓司法院正、副院長懸缺迫使司改停擺,傷害人民權益。
司改會等民團10日舉行記者會,批評民眾黨號召小草「釘孤支」是公然干預司法、施壓法官。左起司改會常務執委施泓成、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司改會常務董事林永頌、司改會監察人黃明展、台灣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記者方賓照攝)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919381
民眾黨明號召小草「釘孤支」 司改會等民團批施壓法官、干預司法
22 12 2024
林永頌律師介紹卡債自救會諮詢會議,債務人與律師的互動方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coBz8lMOo
司改會新地址:大台北地區現場諮詢,自113年12月起改到台北市民生西路290號4樓報到(捷運雙連站或大橋頭站附近)
網路視訊或現場諮詢google表單報名表
https://forms.gle/mej4Gn7dijWcWbLv9
/ debtors.org 卡債自救會FB粉絲專頁
林永頌律師介紹卡債自救會諮詢會議,債務人與律師的互動方式
23 11 2024
守護民主防線 千人挺身護憲
守護民主防線 千人挺身護憲
2024年11月23日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18個公民團體於11月22日晚間在立法院群賢樓旁舉行「公民守護憲法晚會」,抗議國民黨推動修訂《憲法訴訟法》。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以下簡稱司改會)等團體警告,若該修法通過,將導致憲法法庭癱瘓,嚴重威脅台灣的憲政體制與人民基本權益。
此次修法爭議源於憲法法庭10月中旬針對國民黨「立法院擴權案」做出的違憲裁決。司改會指出,國民黨不僅無視該項裁決,反而採取更強硬立場,推動爭議性更高的修法,引發社會強烈反彈。
(攝影/邱國榮)
七星中會濟南教會會友、司改會常務董事林永頌在晚會上表示,憲法法庭作為憲政制度的守門人,對保障人民基本權利與維持政府權力分立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然而,由於立法院遲遲未審議大法官提名案,憲法法庭目前15席中已有7席出缺,無法正常運作。
林永頌批評,國民黨採取拖延戰術,試圖通過提高審議門檻的修法,進一步癱瘓憲法法庭功能。他指出,若提案通過,僅有八席大法官的憲法法庭將因無法達到三分之二門檻而無法開議,許多重要憲政案件將因此無法審理,嚴重削弱司法對人民權益的保障。他並以香港為例,提醒台灣若司法獨立遭到政治干預,民主與法治可能迅速崩解。
為讓民眾理解憲政危機的嚴重性,林永頌提出假設情境:若未來立法院通過一項法律,規定批評特定領導人將被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憲法法庭因無法開議或裁定,導致該法律無法被宣告違憲,人民的言論自由將因此受到嚴重侵害。他強調,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制度停擺後可能發生的真實危機。
(攝影/邱國榮)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主任黃嵩立教授從歷史與國際角度,說明司法獨立對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他回顧國民黨威權時期如何利用大法官制度壓制異議,維持一黨專政,阻礙台灣民主化進程,並指出這種壓迫文化至今仍未完全消失。他批評,國民黨現行的修法提案並非為改善司法制度,而是出於政治私利,試圖削弱司法對憲政秩序的監督功能。
黃嵩立進一步指出,全球正處於民主倒退潮流中,許多原本民主的國家正被少數集權勢力顛覆,而司法獨立往往是集權者首要攻擊目標。他提醒,國民黨的提案正是此類趨勢在台灣的具體體現,呼籲全民高度警惕,攜手抵制任何破壞司法獨立的行為。
面對這場憲政危機,與會的公民團體一致呼籲,無論政治立場為何,民眾都應站出來反對國民黨的修法提案。他們強調,憲法法庭是台灣民主與人權的最後一道防線,其正常運作不容政治干預或破壞。
(攝影/邱國榮)
此外,11月16日,法律界發起「守憲大遊行」,超過300名律師及2000多名市民參與,以行動表達對修法提案的抗議。台灣律師公會聯合會及南投、新竹、苗栗、台北、台南、桃園與屏東等地律師公會也表態支持。參與者指出,國民黨的提案完全忽視實務需求,不僅大幅提高審理案件門檻至法定員額的三分之二,更試圖重新定義總額,可能導致憲法法庭因大法官人數不足而陷入癱瘓。若修法通過,現有八位憲法法庭法官將失去運作能力,無法處理涉及公民權利請願及行政與立法權力衝突的案件。這種司法真空可能進一步激化政治分裂,帶來難以收拾的混亂。
司改會在聲明中強調,政治人物雖有權對司法進行批評,但當政客集體違抗司法裁決,甚至試圖以修法方式削弱司法獨立性,將嚴重威脅台灣的憲政民主。他們批評,國民黨的提案是公然挑戰憲法法庭的裁決,試圖將司法置於政治操作之下,不僅嚴重侵害司法獨立原則,也為台灣民主法治帶來極大風險。
資料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223550
守護民主防線 千人挺身護憲
20 11 2024
沿著人權,走向淨零! 國家人權委員會以奧爾胡斯公約精神 關切氣候變遷的人權議題
沿著人權,走向淨零! 國家人權委員會以奧爾胡斯公約精神 關切氣候變遷的人權議題
發稿時間:2024/11/20 18:12:1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20 18:12:10)國家人權委員會與財團法人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於今(20)日合作辦理「沿著人權,走向淨零-氣候治理中的環境人權」國際論壇,邀請聯合國奧爾胡斯公約(Aarhus Convention)遵約委員會委員Thomas Schomerus教授來台,分享淨零轉型中的人權與環境權發展。陳菊主委感謝Schomerus教授協助以「奧爾胡斯公約」(Aarhus Convention)架構檢視台灣氣候治理並給予建議,陳主委表示,氣候變遷是每天發生在生活中的危機,海島臺灣近年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更趨明顯, 2023年國家人權委員會將「氣候變遷」納入中程策略計畫,以奧爾胡斯公約來面對氣候變遷中的不利處境群體的人權問題尤為重要,國家人權委員會將持續以「奧爾胡斯公約」三大支柱—資訊公開、人民參與和司法救濟,關切不利處境群體在氣候變遷中的人權問題與檢視行政機關提供的救濟政策。Thomas Schomerus教授表示,國家有義務保護未來世代不受氣候變遷的損害,公約強調的環境民主及有效的司法救濟體系,正是促使國家落實的關鍵。
陳菊主委指出,奧爾胡斯公約於1998年在丹麥奧爾胡斯簽署,強調民眾在環境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及訴訟權,雖然臺灣還無法成為締約國,但仍值得引為檢視環境政策的標準,尤其奧爾胡斯公約的三大支柱—資訊公開、人民參與和司法救濟(right to be informed, to be involved in decision-making and to have access to justice) ,與臺灣社會重視的核心價值高度契合。
本次論壇主題強調公民參與和政策透明度的重要性,氣候政策除了政府和企業規劃外,公眾更應該擁有知情權和參與決策的權利;奧爾胡斯公約遵約委員會委員Thomas Schomerus教授來自德國呂訥堡大學,為著名的環境法及能源法學者,他就國際目前氣候人權與環境權發展進行演講,分享各國目前氣候訴訟的案例,亦針對臺灣的環境及氣候課題給予建議,期許臺灣的氣候治理不會遺漏人權保障的重要區塊。
田秋堇委員於「淨零路上不遺落任何人」場次與談提及,奧爾胡斯公約為程序法,將其國內法化雖然沒有這麼容易,但行政機關可以運用公約的精神確保環境決策的程序正義,如果沒有將奧爾胡斯公約有關民眾在環境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納入,公正轉型就難以落實。
葉宜津委員於下午主持「以人為本的都市計畫調適」場次,並表示氣候變遷的影響是全球性且持續發生的,例如今年歐洲西班牙的洪水災害。面對氣候變遷日益加劇,除了以減少碳排放為目標,更應該在轉型的過程中把弱勢民眾的人權納入考量。
陳菊主任委員與Schomerus教授、人權會委員及與會貴賓合影留念
該論壇為期一天、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國家人權委員會王幼玲副主委、葉大華委員、鴻義章委員及紀惠容委員,歐洲經貿辦事處紹恩博組長及全國律師聯合會環境法委員會張譽尹主任委員也共同參與。
國家人權委員會陳菊主任委員致詞
Schomerus教授介紹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並分享各國目前氣候訴訟的案例
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87906
沿著人權,走向淨零! 國家人權委員會以奧爾胡斯公約精神 關切氣候變遷的人權議題
18 11 2024
民團集結抗議憲訴法修法 11/22辦守護憲法晚會
民團集結抗議憲訴法修法 11/22辦守護憲法晚會
2024/11/18 12:24(11/18 13:06 更新)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團體18日在立法院群賢樓外舉行記者會,呼籲國民黨立即撤回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並公開道歉。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13年11月18日
(中央社記者王揚宇台北18日電)國民黨立委提案修正憲法訴訟法,引發逾百名律師遊行抗議。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今天再度集結在立法院外,宣布22日將舉行守護憲法晚會,奉勸國民黨勿一意孤行,憲法法庭不容毀棄。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等人提憲法訴訟法第4條、第30條、第43條及第95條修正案,將憲法訴訟法作成判決及裁定的計算大法官人數規定,由現有總額修正為法定總額,並將憲法裁判作成門檻提高法定總額的2/3。若修正後,憲法裁判至少須有10名以上大法官參與,且須有至少10名以上的大法官同意,才能做成憲法裁判。
對於此修法版本,153名律師認為將有癱瘓憲法法庭危險,16日上街遊行抗議,引發討論。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等團體今天在立法院群賢樓外召開記者會表示,國民黨一意孤行推動「修惡憲訴法」,因此他們要號召人民22日走上街頭,一同參加在立法院群賢樓旁舉行的「守護憲法晚會」。
與會民間團體發表多項訴求,包括呼籲國民黨立即撤回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並公開道歉,以及立法院於未審查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前,不應透過修法使憲法法庭無從運作等。
此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書記長蔡易餘、副幹事長洪申翰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輿情回應記者會,也就憲法訴訟法相關議題回應媒體詢問。
律師出身的蔡易餘表示,律師擔心此案通過的話,人民在憲法的訴訟權力會被沒收,因為未來不足10名大法官,就沒辦法開任何一庭的憲法法庭,使得憲法法庭無法運作。
立法院朝野黨團11月14日協商司法院人事同意權案相關審查時程,各黨團達成共識,於12月24日行使同意權案記名投票表決。
吳思瑤說,呼籲藍白陣營應依循排定的審查時程,趕快補足大法官的數額,也不要利用任何政治理由詆毀大法官,或是進行人格的抹煞,應趕快行使同意權,也希望不要搶修憲法訴訟法,不要為快而快、為修而修。
媒體詢問,台灣基進今天至高檢署告發翁曉玲違反國安法。吳思瑤指出,尊重其他政黨的作為,但翁曉玲確實惹怒了台灣的民意,而翁曉玲一再把反對者說成是擁護民進黨的人,但她要說,這些站上街頭的法界菁英,絕對不是擁護總統賴清德的少數,而是反對翁曉玲的多數。(編輯:翟思嘉)1131118
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411180104.aspx
民團集結抗議憲訴法修法 11/22辦守護憲法晚會
16 11 2024
站出來!300位律師反對藍白修惡「憲訴法」 上街捍衛民主憲政體制
站出來!300位律師反對藍白修惡「憲訴法」 上街捍衛民主憲政體制
由153位律師發起的「拒絕憲訴法修惡,1116律師屆守護憲法遊行」16日於台北舉行,百餘位律師穿著律師袍走上街頭,表達守護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的立場。(記者羅沛德攝)
2024/11/16 17:26
首次上稿:15:25
更新時間:17:26
〔記者王定傳/台北報導〕國民黨立委翁曉玲等人提案修正憲法訴訟法引發爭議,153位律師發起「律師界守護憲法遊行活動」,今日下午2時30分正式從二二八和平公園出發,沿途高喊:「憲法法庭不癱瘓、人民權利有保障」;活動發起人、律師林俊宏表示,這次修法若通過,將造成憲法法庭癱瘓,致人民權利基本保障受損,也因此,律師們團結一致、穿上法袍上街頭,希望捍衛與維護我國的民主憲政體制,更盼望立委們不要繼續推動如此毀憲亂政的法案;前大法官黃虹霞也現身遊行會場,黃是前總統馬英九在2015年時所提名大法官。
守護憲法遊行律師團今日下午3時許表示,現場已有超過2000人、300位律師參與。
這次「律師界守護憲法遊行活動」在下午2時30分出發,包含律師林俊宏、尤美女、林永頌、賴中強、錢建榮等153位律師,從二二八和平公園襄陽路及館前路集合,沿途經過鄉楊路、公園路、忠孝西路、林森南路、濟南路至立法院開始演講活動。
活動開始前,守護憲法遊行律師團先集結,並召開行前記者會;林俊宏指出,大法官所受理的案件中,有九成五以上的案件,都是人民權利的聲請案,至於機關權力分立爭議案較少,若修法通過,憲法法庭就此癱瘓,人民權利將無法伸張。
林俊宏說,參與遊行的律師們認為,憲法體制必須繼續維持,不願意看到憲法制度遭破壞與剝奪,希望憲法體制能繼續運行,因此反對這次修法、反對破壞憲政體制。
林俊宏說,律師很少在法庭外穿律師袍,有些律師認為律師袍只應在法庭上穿、不應穿上街頭,但律師的職責就是要捍衛「憲政體制與民主法治」,這次穿上律師袍走上街頭,代表律師們要捍衛與維護憲政體制的決心,希望民眾注意憲法法庭的重要性及這次修法的惡劣性,盼望希望立委堅決否定這次修法,或不要繼續推動這樣毀憲亂政的法案,希望憲法法庭能有效運作。
守護憲法遊行律師團指出,這次修正草案不僅將計算大法官人數的方式由「現有總額」修正為理據不足的「法定總額」,更將憲法法庭作成判決與裁定的門檻由原先過半數同意提高為三分之二,若修正草案通過,憲法法庭的每一項裁判都需要至少10位大法官參與評議,才能作成判決或裁定,一旦大法官人數因故不足,憲法法庭將被迫停擺無法運作,實質癱瘓。
守護憲法遊行律師團認為,憲法法庭是我國憲政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憲政出現危機、當人民的基本權利遭侵害,憲法法庭是最終的裁決機制,憲法體制是保障每一位人民基本權利和人性尊嚴的根基,而憲法法庭的存在,正是為了確保此根基不會動搖。
守護憲法遊行律師團認為,憲法法庭一旦停擺,違憲的情況將無法被糾正,人民的權利將無法得到應有的保護,當權利受到侵害時,憲法訴訟是人民的最後依靠,然而這個依靠,卻可能因為這次修正案而難以運作。屆時,律師將無法再透過憲法訴訟捍衛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受害的將是每一位需要伸張正義的人民。
守護憲法遊行律師團指出,「保障人權、追求社會正義、維護民主法治,是我們堅持的信念」;為當事人的權利盡一切的努力更是律師的使命,憲法訴訟法若因政治計算而修惡,將是對我國憲政體制的嚴重威脅;民主自由是台灣人的百年追求,「憲政體制則引領著我們越來越好,在憲政體制遭遇危機,我們應該全力保護她」,因此號召所有的律師一起站出來,用行動向立委表明守護憲政體制的決心。
活動發起人林俊宏律師(左)及陳奕廷律師(右)。(記者羅沛德攝)
由153位律師發起的「拒絕憲訴法修惡,1116律師屆守護憲法遊行」16日於台北舉行,上百位律師穿著律師袍走上街頭,表達守護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的立場,許多民眾也自發性響應。(記者羅沛德攝)
由153位律師發起的「拒絕憲訴法修惡,1116律師屆守護憲法遊行」16日於台北舉行,上百位律師穿著律師袍走上街頭,表達守護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的立場,許多民眾也自發性響應。(記者羅沛德攝)
民眾高舉標語表達訴求。(記者羅沛德攝)
民眾高舉標語表達訴求。(記者羅沛德攝)
民眾高舉標語表達訴求。(記者羅沛德攝)
民眾高舉標語表達訴求。(記者羅沛德攝)
資料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865033
站出來!300位律師反對藍白修惡「憲訴法」 上街捍衛民主憲政體制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
第 7 頁
第 8 頁
第 9 頁
第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