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永信動態

  • 平埔族群北區意見諮詢會議 濟南教會登場

    平埔族群北區意見諮詢會議 濟南教會登場


    發布:2023-05-27 19:08  |  台北市 |  Kimliyan(陸萱)、tjivuluwan Rayan(孫政賢)




    大綱

    西拉雅族正名,在去年10月憲法法庭贏得初步勝利,隨著大法官解釋已經半年過去了,原轉會委員分別在中區、南區已經開過共識會議,27號在濟南教會召開,平埔族群北區意見諮詢會議。

                                                                                                                                                                                                                                                                                                                                                                                                                                                        

    在莊嚴卻也溫馨的教堂內,來自北區的平埔族群,包含凱達格蘭族、巴宰族、葛哈巫族、拍瀑拉族等人,以及學者和律師,一同出席總統府原轉會平埔族群北區意見諮詢會議,就是要向族人來說明,去年憲法判決後帶來的影響,而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巴干‧巴萬,也前來一起參與關心。

    台北市原民會主委 Bakan Pawan (巴干‧巴萬):「台北市其實從來都沒有忘記平埔族(群),我想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共同攜手合作,因為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文化已經慢慢地流失了。」

    原轉會平埔族群北區代表 潘英傑:「最主要是讓我們凱達格蘭的族親,還有我們平埔族群北區來到台北的(族親),有一個可以了解我們釋憲後,我們要怎麼去面對我們平埔族群後面的一些復振的工作。」

    西拉雅正名釋憲案,在去年10月底,在憲法法庭中贏得初步勝利,也給相關機關三年的修法期限。而不管釋憲憲法法庭,或是和中央討論平埔族群議題時,加拿大的例子就時常被拿出來討論,加拿大透過修憲,將國內原住民族分為三類,包括第一民族、因紐特、梅蒂三類做法,也分別簽署了不同的協議和條約,來回應各族群的自治要求。台灣得以作為借鏡,並實際運作嗎?

    律師 蔡維哲:「我認為台灣的憲法跟加拿大憲法是不一樣的,加拿大憲法是有明文規定,有三種原住民族的類型。但台灣憲法增修條文,只有一種原住民族,所以我認為在解釋上比較難參考加拿大的憲法。」

    西拉雅族正名之路,走上憲法法庭,最終也拿下初步的勝利,卻在提送族別申請的原住民行政訴訟上吞敗。贏了憲法法庭,卻輸掉行政訴訟,這在正名之路上又代表什麼樣的轉折?最終戰恐怕將轉到立法院內的立法攻防上。

    責任編輯:陳劭麒

    資料來源:https://news.ipcf.org.tw/79888
    more
  • 專家:中共欲滲透選舉 台灣需防範其手段

    專家:中共欲滲透選舉 台灣需防範其手段



    台灣國安局長蔡明彥(前)3月30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中共對台灣介選活動一直是國安局的觀察重點,特別是明年二合一大選,國安局預判中共會有非常多的動作,但事實上自今年年初以來,因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任命親信接掌統戰部和國台辦,所以感受到中共相關促統動作及對台滲透的加強。圖為資料圖片。(中央社)
    鍾元台灣採訪報道
    2023年05月27日 01:34PM

    var googletag = googletag || {};
    googletag.cmd = googletag.cmd || [];
    離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不到8個月,民進黨提名黨主席賴清德為參選人,國民黨則由新北市長侯友宜出戰,民眾黨將由黨主席柯文哲參選總統。對於習近平想要統一台灣,外界擔心中共可能試圖滲透台灣選舉。

    台灣第16任總統、副總統與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將於2024年1月13日投、開票。中央選舉委員會預計於12月5日前審定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人名單,並在12月11日舉行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立委選舉候選人名單將於12月15日前審定,並通知抽籤。中選會並於12月16日至明年1月12日間,辦理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中選會預計於2024年1月19日前公告總統、副總統與立委選舉當選人名單。


    台灣國安局長蔡明彥3月30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中共對台灣介選活動一直是國安局的觀察重點,特別是明年二合一大選,國安局預判中共會有非常多的動作,但事實上自今年年初以來,因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任命親信接掌統戰部和國台辦,所以感受到中共相關促統動作及對台滲透的加強。

    中共對全球民主政體滲透已有很多案例

    台灣國策研究院5月22日舉行座談會,國策研究院董事長田弘茂表示,台灣要面對國內一場很重要的大選,在進行選舉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是兩岸的問題。「我們勢必要好好去想:中共對台灣選舉所採取的整體策略是甚麼,民主國家選舉勢必會有外力的介入。對於外力如何介入台灣選舉,大家必須要深入來探討研究。」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對大紀元表示,北京對全球民主政體的滲透,已經有很多案例。包括英國、歐洲、澳洲指出中共藉由政商管道影響內部民主政治運作,其中澳洲特別指出中共藉由孔子學院等等方法,甚至贊助澳洲議員參選人。加拿大也在調查中共介入選舉的一些事例。所以,這可以證明田董事長所說,北京利用間接的手段去影響其它國家政策的做法,「從內部去瓦解敵人的城堡,是中國共產黨向來的特色」。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資料圖片。(吳旻洲/大紀元)

    至於台灣要如何提防中共介入的手段?蘇紫雲認為,第一,是在反認知作戰上面,民眾自己的心防,其實跟反詐騙很類似,對於認知戰訊息,民眾要提高警覺。第二,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對一些社群媒體,從歐洲經驗來看,社群媒體對於錯假訊息和帳號的過濾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是傳統的媒體,不管是電視或平面媒體都有編輯台,編輯台就是守門人。第四,是公權力的責任,政府要把相關的法律體系整備好,制止假訊息的傳播。

    蘇紫雲表示,對於一些中共官方的媒體及TikTok(抖音)影響台灣人的認知,台灣政府可以從美國或其它國家的做法,取得很多的參考經驗來調整法律體系,比如在台灣法律修訂的部份把它定調成是「代理者」。至於其它還有很多偽裝的紅媒,那同樣可以援引新華社被界定為「代理者」角色的特徵,這樣才有辦法去處理,阻止中共對台的滲透。

    中共企圖不戰奪台 從多領域下手

    《朝日新聞》4月20日報道,以中共對台灣鳳梨農的「養套殺」迴圈、台商涉及收中國資金讓同胞返鄉投票,以及中共國台辦以「政治色彩」為由抵制金馬獎等,描述習近平政權如何以中國市場作為武器,企圖達成其「不戰奪台」目標。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25日在立法院接受媒體聯訪,對於前國安局長陳明通曾提及中共今年可能將「以戰逼談」,邱國正是否有此感受。他表示,相信包括他在內的每任部長每天都有這種感覺,但他不會因為專家學者指稱中共將於幾年後犯台,就覺得建軍備戰「可以緩」,因為建軍備戰不能停,且要有作為。因此國軍現在該做的,就是針對相對應緊急事項持續推進。

     

    台灣律師張譽尹。(張譽尹提供)
    台灣律師張譽尹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對台灣農民「養套殺」要予以譴責,他們對外常說「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其實中共很多作為真的是破壞台灣人民的感情。至於中共動員台商返台投票,是利用台灣民主機制,在做這些反民主的事情,但是從2016年、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結果來看,這手段效果都沒有那麼明顯。此外,金馬獎是華語圈最高榮譽,金馬獎評審頒最佳紀錄片獎給《時代革命》,幫助港人發聲,也是中共抵制金馬獎的原因。

    張譽尹指出,台灣政府或民間都在想怎麼去防守中共的滲透,其實台灣人在心戰方面最重要是要有勇氣。可以將中華傳統文化及孫文民主自由思想在台灣落實的部份輸出,然後去影響中國大陸的廣大人民,這樣會破除中國人民普遍的恐懼,只要有越來越多中國人死都不害怕,那中共一黨專政一定會被推翻,讓中國可以真正地走向自由民主,那中共禍害世界的人類問題,才可以獲得很大程度的緩解。

    分析:中共欲影響台灣選舉 提防可能動用手段

     

    時政評論員、退休教授林修正。(林修正提供)
    習近平二十大再拋和平統一論,時政評論員、退休教授林修正認為,現在中共打台灣不可能,所以是用買台灣、騙台灣(放假消息)手法。這次台灣大選是中共對蔡英文總統文攻武嚇總驗收。中共介入台灣選舉,因為這比武統成本低。中共企圖讓親共政黨總統候選人及立委當選,而且會動員他們以往就介入台灣各社會基層勢力(如曾訪中國接受招待的鄉鎮代表、村里長、宮廟等),讓他們支持親共候選人。

    林修正對大紀元表示,明年台灣總統大選,三黨候選人誰能勝出,是攸關台灣自由民主能否存續的問題,也是美中勢力對抗的檢驗。若親美的民進黨勝選就是美國勝選,台灣人不至於像香港人一樣喪失自由民主。若親共派勝選就是習近平勝利,第一島鏈恐出現破口。他提醒,台灣需防範中共用紅媒或通訊軟件放假消息,比如以往選舉手法中,有在選前一天放出對手緋聞案等等假消息、讓對手沒有時間回應,等到事情弄清楚,選舉也結束,勝負已分。

    香港政府2日公布區議會改革方案,將目前約450個直選議席減少到88席,並且增加資格審查制度。台灣陸委會發言人詹志宏4日表示,「香港人民的自由權跟參政權,一下子就高度地限縮了,我們表示非常的遺憾,但是這件事情也提醒台灣的國人,我們到目前為止享有充份的直接選舉、參政的自由權利。」「這種制度的建立不容易,特別值得我們珍惜跟捍衛這樣的制度。」


    資料來源: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3-05-27/2245305



        @media all and (min-width: 1px) and (max-width: 450px) {     .dable_placeholder{ width: 100% !important; padding: 10px 0 !important; }} 
    more
  • 20230515121557-4aff6aaedb5a75941cc06c2bdfa066ef-desktop.jpg

    【負債流沙3】求助者日增 恐重蹈卡債風暴悲劇

    【負債流沙3】求助者日增 恐重蹈卡債風暴悲劇
    文|簡竹書 王思涵    攝影|杭大鵬 王漢順    繪圖|林鴻彬
     

    為了還卡債、信貸,Ben多次上網找借款資訊,找到的卻都是代辦,導致負債更加難以收拾。

    我們採訪送貨司機阿志時,也問他是否曾因急著還債而上網找高薪工作?阿志一聽立刻說:「好險我那時沒有看到高薪的廣告,看到的話我就跟他們聯絡了。」

    他有些激動:「我們經歷過這些事的人,會從另一個角度看柬埔寨的事,旁人覺得他們怎麼那麼笨,但我們會同情。如果我今天沒有遇到法扶、趙律師,當有人告訴我去柬埔寨就可以還200萬元,就算他明講是詐騙集團,也許我就去了。人在最無助時,能怎麼辦?」
     

    危機日益增 宛如卡債風暴

    負債其實不是新議題,台灣曾有卡債風暴,日本更早,作家宮部美幸30年前的名著《火車》,寫的正是卡奴的故事。近年,債務問題最白熱化是韓國,韓國「家庭負債」占GDP比例已飆至亞洲最高,不少韓劇都觸及負債議題,最知名當推《魷魚遊戲》。台灣的家庭負債比近年也飆升,多位學者皆曾撰文示警。

    輔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宗昇觀察,如今的車貸、商品貸亂象有點像10、20年前雙卡風暴發生前,「幾乎一模一樣,我覺得超恐怖,那時也是各家銀行都在搶信用卡市場,菜市場可以辦卡、辦公室可以辦卡,造成過度放貸,刺激了那些本來不會借貸的人。」




    當年信用卡剛引進台灣時,發卡浮濫且利息與違約金都高,讓不少民眾後來成為「卡奴」。(中央社)


    後來景氣下滑,人們還不出卡費,債務越滾越大,「就是那時開始流行燒炭自殺,新北很多燒炭自殺的,所以後來去賣場買木炭要登記。」至於這一波車貸、商品貸,「還沒有到泡泡最大的時候,但已經在醞釀。」

    吳宗昇與律師趙興偉一樣,長年義務協助當年的「卡奴」,同樣協助卡奴的還有司改會前董事長、律師林永頌,他觀察,當市場競爭變得激烈、放貸變得浮濫時,違約者就會增加,「會不會惡化?有可能,像當初大家也覺得信用卡很棒啊!」

    泡泡有多大?沒人知道。央行的「消費者貸款」統計,可說是觀察民眾債務的一扇窗,類別包括房貸、車貸、信用卡等7種。其中,「車貸餘額」近年僅緩慢成長,只是,央行的統計僅限銀行,至於利息甚高、隸屬租賃業的變形車貸與商品貸、當鋪的車貸,都未納入,政府也缺乏相關統計。

    至於「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自2005年卡債風暴飆至最高點後,便迅速降低,至去年,金額僅為高點時的1/4,顯見控管已具成效。



    但,有一條曲線近年來異常地迅速攀升:「其他」。這一欄主要為個人信貸與現金卡,20多年前,「其他」這一欄與「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同步快速上升,到了卡債風暴前的2004年,更是連續兩年爆發式狂噴,呈現比「信用卡」更加陡峭驚悚的曲線。

    卡債風暴後,「其他」也如同信用卡餘額,迅速驟降。金管會後來亦訂出規範,銀行貸給民眾的信貸、信用卡、現金卡,總額度不宜超過月薪的22倍,因此卡債風暴後多年,「其他」僅微幅上升。但到了2020年,「其他」這條曲線再次飆升,破新台幣1兆元,到2021年數字已超過卡債風暴最烈之時,2022年持續升高。

    「其他」的飆升,可能有各種原因,例如有些人可能借信貸去投資,但更有些人可能確實經濟惡化。這數據與車貸、商品貸的債務有多少關聯性難以推測,但陷入債務困境者通常路徑相似,先從利息低的銀行借起,最大額正是個人信貸,直到從銀行再也借不到錢,有汽機車者便會轉而借車貸,最後是商品貸,再最後,也許還會去借利息更高的當鋪或地下錢莊。

    社工李小姐說,當負債者已經無法從銀行貸款,轉而找上車貸、商品貸,「他們會覺得有車貸、商品貸真好,會教他們怎麼辦貸款,是好人。但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因為他其實已經還不出錢了,卻還讓他貸。」

     

    如灰色地帶 立委力促訂法

    上網搜尋車貸、商品貸,廣告滿到快淹沒螢幕:「80萬車價,貸您200萬」「融資信用貸款30萬竟然那麼簡單」⋯,Dcard、PTT也有不少討論。然而借了之後呢?這2年,法扶、卡債受害人自救會、政府機關、李小姐的民間機構,都接獲因積欠變形車貸或商品貸而墜入債務漩渦的民眾求助,一位不便透露身分的公務員焦急地向我們說:「有的人從電話那端就直接哭出來。這一塊目前是灰色地帶,沒有人在管,政府應該出面處理。」

    長期關注負債議題的立委吳玉琴也感嘆,「通常他們都是蠻辛苦的一群人,債務可能已經到底了,這時你去引誘他們再借錢,等於掉進另一個財務黑洞,讓他們更難翻身,因為當你缺錢時,特別容易陷入債務陷阱。」


    今年初,「卡債受害人自救會」與立委吳玉琴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變形車貸」的問題。


    吳玉琴說,很擔心憾事發生,希望受害者串聯起來,讓社會意識到嚴重性,「一起推動法令的制定,我知道阻力可能不小,一定會有反對力量,有點像小蝦米對大鯨魚。」

    修法通常在悲劇後才啟動。當年卡債風暴時,信用卡循環利息常達19.99%,加上違約金,債務往往3至4年就翻倍,許多人從此翻不了身。後來,金管會才要求銀行需揭露利息、手續費、違約金等費用,為人詬病的違約金也被限制不得連續收超過3期,且3期中每期上限分別為300、400、500元。2015年政府終於修法,利率上限從20%降至16%,信用卡則為15%。

    其實,10多年前《融資公司法》草案中,也早有相關規範,包括業者需清楚揭露收費細目,催債方式也有約束,無奈草案一直躺在立法院,毫無動靜。

    近來也接到陳情的立委賴士葆辦公室主任朱曉明說:「現在因為沒有《融資公司法》,金管會不管,經濟部商業司能管的也非常有限…所以這一塊,我講一句不好聽的,今天當鋪還有當鋪的法令可以管,那包裝得美麗一點、叫(租賃)融資公司的就不行(管)了,你告訴我這有道理嗎?」

     

    學者籲監管 保護經濟弱者

    融資公司是否該合法化?當年曾有爭論,而如果合法化,又該監管到什麼程度?

    有一說認為,法規太嚴會扼殺市場,讓急需借錢的民眾借不到錢,並淪為過度的保護主義,畢竟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一出事就要政府介入。

    確實,負債者並非人人皆100%無辜,投機、貪婪、無知都可能是成因。我們採訪到的幾位負債者則多半坦承「對數字比較沒概念」「對財務沒概念」。


    針對變形車貸、商品貸與代辦公司的亂象,專家、學者均呼籲政府應儘速修補法規及監管的漏洞。圖為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解釋:「傳統經濟學認為人是理性的,你會理性計算你的還款、還不出來的機率。」因此金融市場的利率高低,反映了資金運作的效率,若有筆貸款的利息極高,但借款人下個月會有一大筆錢入帳,雙方計算後認為划算,就不該禁止。

    「可是,『行為經濟學』的研究發現,其實人也不是真的那麼理性,他有時候也搞不太清楚,特別是當你很窮。你可能是因為搞不清楚這些事,所以你才變那麼窮,而你變得越窮,你就越沒有時間去想這些事情,因為每天都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思考能力就更下降,惡性循環,一直被迫付出更高的利息,甚至被詐騙。你們採訪到的人,可能有不少是後面這一種。」

    林明仁進一步分析,一般民眾借款與公司借款也不太一樣,「公司的借款金額比較大,而且它有比較多人(不管是公司內部或銀行)去計算這件事,而且公司常在借錢,個人借錢的頻率沒那麼高,你就比較難抓到理性的點在哪裡,所以比較容易做錯決定。這一點我想應該是成立的。」他補充,這與借款人的知識存量、情緒成熟度也有關。

    「從大的角度看,這就是社會的一環,總是有一些知識存量比較多或脾氣比較穩定的人,會拿到比較多的資源,社會是這樣運作的。」林明仁苦笑,「但我們也不希望是這麼的弱肉強食,對於這群人總是要有一些制度上的保障,我雖然是支持市場機能的芝加哥學派,但我也覺得這件事情我們好歹做一下,但記得不要去卡到真正需要借錢的人。」

    若要監管,例如貸款成數,「可能是(月收入)22倍,或者為什麼不是50倍或10倍?數字要多大我沒有意見,我比較介意的是,在借款的過程,對這些比較沒經驗,金融知識也比較不足的人,有沒有多一點點的時間去make sure(確認),讓雙方都了解大家到底在幹嘛。」林明仁說。


    針對變形車貸、商品貸與代辦公司的亂象,專家、學者均呼籲政府應儘速修補法規及監管的漏洞。圖為律師林永頌。


    至於當前的監管漏洞,「它跳脫了原來比較熟悉的監管系統,這一點需要處理,因為經濟部(車貸、商品貸的主管機關)與金管會比起來,當然是金管會對融資過程、抵押品評估及內部控管的監管比較熟悉,以他們的專業,一看就知道你在幹嘛 ,經濟部主要是在工商產業發展,還是有所不同。」林明仁也憂心地說:「說實在的,如果沒有柬埔寨詐騙,這群人搞不好就會選擇搶劫、犯罪,甚至自殺,他就是會spillover(溢灑)出來,對社會產生其他的影響。」

    監管的大漏洞,最近隨著網路借貸媒合平台imB爆出疑似詐騙,行政院終於有動作,第一步便是先確定《融資公司法》的主管機關究竟是金管會或經濟部,據悉近日將定案。

     

    法規不補齊 債務流沙難止

    社工李小姐感慨地說:「很多負債者的起心動念其實是好的,他們想解決問題,只是用錯方法。」並非人人有足夠知識,例如智能障礙者Ben,又如理財知識不足的送貨司機阿志。

    阿志解釋當初為什麼想投資,「我不是想買跑車或什麼的,每個人環境不一樣,我只是想把家裡整理一下,換個沙發、椅子、餐桌,換一台新電視,然後把廁所整建一下。」他說,也有認識的同學後來到詐騙集團工作,開跑車過著揮霍生活,但自己一直認分地開貨車、送貨。


    針對變形車貸、商品貸與代辦公司的亂象,專家、學者均呼籲政府應儘速修補法規及監管的漏洞。圖為輔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宗昇。


    同樣被詐騙而陷入負債、在工廠上班的楊小姐,也只是想多一些存款,她說,近年工廠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她擔憂未來。至於開餐廳的小愛、在南部經營小吃店的佳玲父親、做網購的婷婷,更是只想撐過疫情危機。

    因為各種不幸的際遇,他們欠債,接著遇上車貸、商品貸與代辦公司,一步步陷入更難脫身的債務流沙。法規至今沒能補齊,只怕有更多的無聲人們正踩進那些貌似無害的沙堆中。


    資料來源: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30515pol004/
    more
  • 環保署確定升格環境部 環團批無法整合水土林

    環保署確定升格環境部 環團批無法整合水土林

    林靜梅 王興中/台北報導
    2023年5月9日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說:「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組織法制定通過。」

    歷經12年,環保署升格「環資部」未成,調整成「環境部」,組織法三讀通過,組織架構在部長之下,有兩政務次長、一常務次長,含五司四署一院,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成立的氣候變遷署,將補足人力推動業務。

    環保署長張子敬心情激動,樂見更多環境問題可獲解決。

    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組織提升了,那麼法規能夠針對問題從源頭去做制度的改善,希望對於原來長期沒辦法處理的問題,能夠在這個時候得到一個比較有效的解決。」

    升格環境部,仍遭外界批評原地升格,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甚至認為應正名為「環保部」,不少聲音認為,環境應涵括山林水土治理,但此次升格,仍無法整合相關單位,環團代表認為不具前瞻性,恐怕往前進的只有人事。

    環境法律人協會常務理事張譽尹表示,「更妥適的管理環境這件事情,它其實要把台灣的山林水土資源做一個整合性的,包括部會組織都應該要整合起來,但是現在沒有,有啦,有人事跨出去了,很多的署長、很多的官位可以去做分配了。」

    環保署重申非就地升格是全面擔起環境治理責任。而水土林治理未整合遭質疑,民進黨立院黨團提出修正動議,由行政院整合自然資源、永續管理,規劃治理機制,將相關部會納入,在行政院層級進行跨部會分工。不過張譽尹質疑,沒有法源基礎組織的成效,也憂心是紊亂法制的做法。

    資料來源: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7%92%B0%E4%BF%9D%E7%BD%B2%E7%A2%BA%E5%AE%9A%E5%8D%87%E6%A0%BC%E7%92%B0%E5%A2%83%E9%83%A8-%E7%92%B0%E5%9C%98%E6%89%B9%E7%84%A1%E6%B3%95%E6%95%B4%E5%90%88%E6%B0%B4%E5%9C%9F%E6%9E%97-124600471.html
    more
  • 張譽尹律師家族信託規劃顧問師資格測驗合格

    more
  • 駁盧沙野言論 律師:台灣命運由2300萬人決定

    駁盧沙野言論 律師:台灣命運由2300萬人決定


    圖為中共駐法大使盧沙野。(Martin Bureau/AFP via Getty Images)
    鍾元、駱亞採訪報道   
    2023年04月25日 02:06PM
        

    中共駐法大使盧沙野21日接受法媒專訪時,稱「由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對此,台灣律師駁斥盧沙野說法,指出2,300萬台灣人通過民主選舉決定自己的命運。

    張譽尹:中共不等於中國 中國人的命運被中共綁架

    台灣律師張譽尹對《大紀元》表示,盧沙野說的所謂「由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中國人民連自己的決定權都沒有,那是要怎麼決定台灣人的命運?」

    「中共不等於中國。」張譽尹指出,共產黨員大概在中國有8千萬人,這個勢力是用暴力、恐懼,在控制共產黨員以外的中國人民。中國人的命運是被中國共產黨給綁架的。若把盧沙野的話改成,「台灣人民的命運由中國共產黨以暴力決定」,這才比較符合盧沙野心中真正的想法。台灣不是中共的一部份,盧沙野說詞是「要用暴力把台灣搶過來,留島不留人,台灣人的命運由中國人決定」。

     

    台灣律師張譽尹。(張譽尹提供)
     

    中共駐法大使盧沙野21日接受法國LCI電視節目專訪,節目主持人羅契賓(Darius Rochebin)在採訪中,出示了中共製作的向台灣發射炮彈的模擬動畫,並指出「這不是令人極度震驚的侵略行為嗎?」對此,盧沙野回答:「威脅者不是我們,我們是受威脅的一方。」主持人說:「但轟炸的是你們。」盧沙野則稱:「因為中國領土的完整受到台灣及部份國家的台獨分離勢力的威脅。」

    主持人進一步追問:「難道不應該由台灣人決定自己的命運嗎?也就是人民自決的權利。」盧沙野即回答:「由中國人決定台灣命運。盡一切可能,若無法和平統一,會採取所有可能的行動。」盧沙野甚至怒罵主持人沒有讀過書。

    對於盧沙野將中共對台的文攻武嚇,不僅不承認是侵略行為,還稱中國領土的完整受到台灣的威脅。張譽尹說,中共從未在台灣行使過政權,台灣一直有自己的總統、軍隊、政府,而且從1996年開始人民能夠直選總統,已經經歷過三次政黨輪替,這是非常明確的事實。所以中共一直說不是事實的話,全世界只要有一點道德理想的人,都應該要跳出來反對中共。

    中共說中華民國1949年就亡國了,自稱它代表全中國。張譽尹表示,中華民國雖然在1949年丟掉了整個大陸政權,但是也來台灣73年了。也就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從建立以來,不管它的領土大小,到現在為止已經存續了112年,這些都是歷史事實,是不容任何人抹殺的。

    他強調,盧沙野說法很顯然是用一個野蠻的角度去講。如果中共要用武力來解決台灣問題,這是一個沒有文明的講法,因為能夠決定一個族群的命運,應該是要尊重這個族群本身的決定。如果以台灣來說,就是台澎金馬2,300萬人民的共同決定,這必須要在自由選擇,沒有壓迫、恐懼的狀況下做出來的決定,才會是台灣人民願意共同遵守的決定。

    台灣人透過民主選舉決定命運是現在進行式

    張譽尹表示,2,300萬人決定台灣的命運,這是現在進行式。台灣人民每兩年舉辦定期選舉,包括選出地方政府首長跟民意代表及直選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其實這就是不斷地通過選舉,2,300萬人來決定台灣的命運。對於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盧沙野就要強辯台灣是中共的一部份。張譽尹指出,「台灣人有繳稅給中共過嗎?一天都沒有,一塊錢都沒有,從來不曾,所以盧沙野說法非常離譜。」

    他真的覺得中共是一個專制獨裁的政權,盧沙野能夠做到中共駐法大使的高位,絕對不是靠他的能力,而是靠人脈、阿諛、血統或他所屬的團體,這種沒有能力的人去當了國家的高位,而又沒有可以制衡他的力量,那這個國家會倒得很快。所以真的是還是回到最根源,所有問題就在於中共一黨專政,共產黨一定要被消滅瓦解掉才能解決問題。

    中華民國立法院長游錫堃23日到國父紀念館,出席「中華書道學會癸卯年名家邀請暨會員聯展」開幕式致詞說,國父孫中山的民主理念在台開花結果,成華人文化圈第一個民主國家;但中國的14億人口沒有人權、沒有言論自由,除了讓台灣民主永續之外,也應努力讓中國與台灣共享民主自由。

    張譽尹表示,中國國民黨應該要高舉民主自由的大旗,以民主自由來吸引中國人民的支持,然後要努力推翻中共一黨專政,把真正的孫文的理想,帶給全中國的人民,這才是國民黨現在歷史階段應該做的事情,但結果都沒有在認真做這些事情,實在是非常令人失望。

    盧沙野日前接受專訪時否認蘇聯解體後獨立的14個國家的主權。對此,近80名歐洲議員發表公開信,呼籲法國外長柯隆納(Catherine Colonna)將盧沙野列為「不受歡迎人物」。張譽尹表示,捷克、波蘭,這些以前的東歐鐵幕國家,在蘇聯倒台時,就已經自由獨立到現在了,怎麼可能沒有主權。不知道盧沙野在講甚麼,難怪歐洲國家的人會生氣。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相信,拜登政府將延續特朗普對防制中共盜竊知識產權的作為。(擷自鄭欽模Facebook)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主任鄭欽模對《大紀元》分析說,「盧沙野昧於事實的狂妄言論,透露出中共全力支持俄羅斯,並與西方全面對抗的決心,也就是習近平因應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的態度……」

    鄭欽模認為,盧沙野的言論一方面顯示中共對當今國際體系與國際秩序的蔑視,以及試圖破壞當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國際法。另一方面,也顯示中共試圖透過扭曲歷史來強化中共政權的合法性。背後凸顯中共經濟急遽下行之際,正面臨嚴重的政權合法性危機。


    資料來源: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3-04-25/3023850
     
    more
  • 消債難度高!15年來僅助25萬人 民團提3修《消債修例》

    消債難度高!15年來僅助25萬人 民團提3修《消債修例》


    記者張欽
    2023年4月13日 週四 上午12:00


    消債難度高!15年來僅助25萬人 民團提3修《消債修例》


    (張欽/台北報導)2005年間爆發卡債危機,52萬卡債族身陷債務泥沼,《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自2008年4月立法施行以來歷經多次修法,累積30萬餘人聲請消債,扣除約22萬人協商解決債務,而更生、清算免責近3萬人,成功率僅5至6成,仍不及日韓的9成。立委、卡債受害人自救會等民團認為還要繼續努力,持續推動《債務清理法》立法解決所有債務人的困境,司法院也樂意蒐集實務見解供修法參考。

    近10年地方法院每年平均新收消債聲請高達1.6萬,司法院2022年統計,《消債條例》實施15年來共有30萬1114人聲請消債,其中21萬9234債務人透過協商程序重建經濟生活;2萬2895人經法院裁定進入更生程序;6425人在清算終結後經法院裁定免責。累計共有24萬8554人成功消債。

    2005年迄今三度修法  更生清算通過率近六成不及日韓

    司法院指出,《消債條例》是解決廣大卡債族重生的機制,15年來幫助約25萬人經濟重生,過程中不斷修正,不僅成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法律問題研審小組,不定期研審各法院遇到的問題供各界參考,每年也會辦理教育訓練及講座,並透過媒體及網站宣導,蒐集學界論點與實務見解,供日後修法參考。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發起人、律師林永頌認為,《消債條例》上路之初有20多萬人與銀行協商,大都同意15年攤還,如今有多少人因故毀諾?又新增多少卡債族及新興的融資貸款族?官方沒有數據。但根據自救會調查,估計除了原未解決債務的卡奴,加上汽機車超貸族及疫情求助的企業貸款族,非官方統計目前至少約80至100萬人,「這是恐怖的黑數」。

    林永頌指出,《消債條例》實施前3年更生率僅25%,清算免責也只有9%,且案件急速下滑,2012年修法放寬門檻後,更生突破6成,清算也達4成多,2018年再度修法,將最低生活費1.2倍作為債務人支出標準,並大幅簡化程序,但整體通過率,仍無法突破9成,要差日韓一大截,林永頌認為,持續推動修法之路不能停,「這條路艱辛不好走,還是要走」。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當年上街頭演行動劇抗議。翻攝卡債受害人自救會官網


    林永頌偕同自救會  歷時13年兩度修法 拚更生清算通過率

    談到第一次修法,林永頌回憶,自救會成立宗旨除推動修法,每月二次為卡債族舉行說明會,至今從不間斷,初期通過率低,探究原因是社會仍無法接受卡債族,認為他們是自食惡果,但真正浪費奢侈的人僅占一成,其餘卡奴都是想改善生活、投資失敗、被倒帳、被減薪或失業、家有病患的族群,正因為社會不接受,法官不理解,導致通過率極低,因此有了2012年的大幅度修法。

    該次修法包括,債務人除銀行外,也可向法院聲請協商,同時將奢侈行為限縮到聲請前兩年內、更生要件也從「公允」改成「盡力清償」等,此後,更生、清算通過率大幅攀升超過5成。

    2018年二度修法,將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作為支出標準,減輕債務人得自提支出明細的繁瑣程序,同時將清算要件中,非故意漏列或誤錯財產內容部分放寬,讓法條趨於合理。但是,二次大修法後,通過率並未明顯提升,更生仍維持55-65%,清算免責也維持45-55%。

    林永頌和自救會等民團不斷檢討,三度修法,為何台灣的更生清算通過率,仍無法提升?經普查全國辦案律師才發現,許多法官仍違法要求債務人提出支出明細,甚至對扶養小孩支出打7折,既使每月薪資未達最低基本工資,法官仍以最低基本工資計算收入;更離譜的是,若債務人還年輕,竟認為退休時一定能還清而駁回,不合理情形層出不窮,加上近年暴增汽機車融資超貸案件,因有擔保品而無法聲請消債,林永頌強調,有必要繼續推動《消債條例》第三次修法及《債務清理法》立法,不讓債務風暴持續擴大。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顧問律師林永頌。張欽拍攝


    法扶律師:債務人已被扣薪,仍被以原薪資計算收入  剝兩層皮

    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郭宜甄認為,二次修法後,確實將許多繁瑣的程序簡化,限制門檻也放寬,但仍有改善空間,她說,許多債務人已被銀行扣薪還債,但法院仍以應領薪資計算債務人收入,等於剝了二層皮,債務人向法官爭取以實收薪資計算,被採納者少之又少,郭宜甄律師主張,此應納入下次修法重點之一。

    曾參與推動《消債條例》修法的民進黨立委吳玉琴發現,《消債條例》15年來確實幫助了許多卡債族重生,但僅限於無擔保品的債務人消債,卻無法協助受融資公司誘惑,近年來陷入汽機車超貸困境而暴增的債務人,她指出,除持續與自救會等民團推動《消債條例》修法,政府還要重視重新啟動《債務清理法》及《融資公司法》等議題,不僅將汽機車融資業務納入管理,對不肖的融資公司有法管制並有罰責,還能一併協助融資貸款的債務人脫離困境。


    立委吳玉琴籲政府重視重啟《債務清理法》及《融資公司法》等修法議題。張欽拍攝

    資料來源: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6%B6%88%E5%82%B5%E9%9B%A3%E5%BA%A6%E9%AB%98-15%E5%B9%B4%E4%BE%86%E5%83%85%E5%8A%A925%E8%90%AC%E4%BA%BA-%E6%B0%91%E5%9C%98%E6%8F%903%E4%BF%AE-%E6%B6%88%E5%82%B5%E4%BF%AE%E4%BE%8B-160000137.html
    more
  • 【記者會】年關難過,債務風暴再現

    【記者會】年關難過,債務風暴再現
    2023/01/05

    資料來源: 
    卡債受害人自救會
    時間:112年1月6日(五),早上十點。

    地點:立法院中興樓101會議室(一樓)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一段3-1號

    歷經15年,台灣的卡債風暴又要再起了嗎?近期有越來越多的債務人因為還不錢而開始「避債」。這次不是信用卡,而是各種新的、形形色色的新貸款商品,比如車貸、商品貸,或是無法辨認的高額利息商品。

    歷經三年的疫情,許多辛苦的小生意店家,或是失業、停工的勞動階層,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到處借貸。勞工紓困貸款、企業紓困貸款、商品貸款、車貸..。只是,沒想到疫情一拖三年,辛辛苦苦撐著家庭、撐著小生意,最後的結局卻是一屁股的惡債和無法解決的問題。

    此次記者會會將邀請吳玉琴立法委員、林永頌律師、趙興偉律師、吳宗昇副教授,以及兩位債務人來現身說法。案例中將會提到知名上市租賃公司,經過層層包裝的貸款商品充滿陷阱。以及疫情下生意失敗的小頭家,千辛萬苦卻找不到重生之路。

    出席者:

    吳玉琴(立法委員)
    林永頌律師(卡債受害人自救會顧問)
    趙興偉律師(卡債受害人自救會顧問)
    吳宗昇副教授(卡債受害人自救會顧問)
    個案A:租賃公司車貸
    個案B:企業紓困貸款

    我們的訴求:
    1、 政府應監督車貸暴利。
    2、 汽機車超貸應可適用消債條例。
    3、 給做生意的人一個機會 儘速通過債務清理法。

    活動日期: 
    2023/01/06

    資料來源: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7303
    more
  • 2023年賀卡

    各位永信的當事人、好朋友們,歲末平安:

        林永頌律師、施淑貞律師於1992年4月1日創辦永信法律事務所,時光荏冉,永信已屹立三十年。


        三十年來,永信陪伴無數的當事人,爭取權利、捍衛清白、傳承財富、衡平利害、行過幽谷、穿過迷霧。我們何其有幸,能夠參與當事人生命中的重要旅程、留下深刻印記。




        更榮幸的是,三十年來在創辦人以身作則的引領下,永信持續不輟的公共參與,同時成為臺灣民主化歷史的一部分。1995年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成立、2001年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立法、2004年法律扶助法立法並成立法律扶助基金會、2007年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立法、2010年環境法律人協會成立、2017年民間司法改革國是會議、2020年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審查程序專章、2020年國家企業行動與人權計畫、大法官釋字582號解釋、徐自強冤獄救援案、中科三期案、淡北道路案等。這些立法、組織、個案、解釋,背後都有永信律師團隊與同道或運動夥伴努力的身影。




        在2022年,永信團隊在法律服務亦獲得極豐碩的成果。在憲法方面,永信自2012年起即陪伴西拉雅族人爭取原住民身分,今年由本所林永頌律師、陳怡君律師與蔡維哲律師共同參與之憲法言詞辯論,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17號判決明確表示憲法上之原住民族包括既存台灣之其他南島語系民族。西拉雅族人於三年後有望取得原住民身分。




        在行政法方面,邱瑛琦律師參與環境法律人協會等數個環保團體組成之中科三期二階環評訴訟律師團,為中科三期農民的健康與農業用水,再次提起撤銷訴訟,今年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以108年度訴字第1997號判決撤銷環保署之違法環評處分,亦為我國有史以來第一件撤銷二階環評之個案。




        在商務事件方面,國內某知名銀行之外國分行遭外國主管機關高額裁罰1.8億美金,因而向時任董事長,總經理求償。本所林永頌律師、白禮維律師、蔡維哲律師受任處理,二審判決認為公司董事應為法令遵循與內部控制負起責任,而逆轉判決部分勝訴。另本所林永頌律師、沈巧元律師、陳傑明律師今年度承辦知名上市公司之藥品權利爭奪案,該案一審與二審當事人敗訴,而自三審委任本所,在本所努力下,獲得有利發回,更於更一審為當事人爭取勝訴,逆轉先前所有之不利。




        在民事方面,張譽尹律師協助國內知名美食旅遊記者與中國時報之間的確認僱傭關係暨請求給付薪資訴訟,終在今年迎來判決勝訴確定,當事人權利終獲伸張。章懿心律師為了長期飽受頂樓泳池公設惱人噪音侵害之住戶,成功請求建商修繕並獲判百萬元之慰撫金,而為實務上噪音污染少見之高額賠償案例。沈巧元律師為了一位意外事故發生一年多後始出現後遺症之當事人,在第三審爭取最高法院逆轉有利發回,使全案露出一線勝訴之曙光。




        在家事方面,永信不忘當事人關係之和諧。沈巧元律師為了兩件爭訟分別均長達五年以上的夫妻剩餘財產分配案件與遺產分割案件,耐心陪伴當事人走過情緒的幽谷而順利在今年達成和解。




        在刑事方面,林永頌律師、沈巧元律師與蔡維哲律師為了使用地下匯兌之被告辯護,成功說服地檢署認定於此種情況下不構成銀行法非法匯兌罪並給予不起訴處分,為被告避免了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罪控訴。同樣是銀行法的重罪案件,林永頌律師與白禮維律師為某公司遭控告詐貸銀行案,為被告辯護,最後說服檢察官認為被告並無不法所有之意圖,而獲不起訴處分。




               在非訟方面,張譽尹律師長期協助知名外商審修全臺各地廠區之廢棄物清除處理合約,持續協助國內超大型社區與上市櫃建商處理公設點交協商,另因協助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建構審閱公民電廠法律關係架構而獲臺北律師公會表揚為2022年度公益律師。




        在公共參與方面,林永頌律師今年仍擔任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施淑貞律師參與台北市政府醫療調處、擔任國立大學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台北市國家賠償委員會委員、政府公共工程採購案評選委員;沈巧元律師協助臺北律師公會鑑定委員會編寫鑑定手冊,復擔任新北市公寓大廈爭議事件調處及評審委員,除了九次皆調處成功外,並協助在新北市超過一萬個社區管委會當中擔任優良社區評選委員。至於張譽尹律師持續擔任臺北律師公會常務理事及全國律師聯合會環境法委員會主任委員,持續貢獻於公共事務,實踐解決紛爭與追求公平正義的律師天職。




        今年,我們希望社會大眾對永信律師團隊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因此今年中我們開始執行永信律師專訪的專案,並持續將訪談成果上線。歡迎您上我們的官網逛逛。您可以在永信官網「律師專訪」的頁籤,瀏覽每一位律師的個人風格與特色,找到更貼近您、更適合您的永信律師。




          回首過去三十年,誠實、認真與專業,一直是永信的初心與自我期許。感謝各位朋友的信任,展望未來,我們將不忘初心,持續努力!

      敬 祝
    闔第安康,聖誕快樂,新年吉祥



        永信法律事務所
            創所律師        林永頌律師  施淑貞律師
            合夥律師       張譽尹律師  陳怡君律師  邱瑛琦律師  沈巧元律師  白禮維律師
        初級合夥律師     陳傑明律師  蔡維哲律師
        律師         章懿心律師
        秘書            紀玲玲  李秀梅  簡靜怡  吳佩如
    more
  • 3692.jpg

    成大原資中心南方原論 從法律權益探討原民認同

    成大原資中心南方原論 從法律權益探討原民認同
    2022年11月28日



    (攝影/Dalul Palalavi)

     

    【Dalul台南報導】成功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為讓更多人關心且關注原住民相關議題,與台南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共同於11月24日下午舉辦「南方原論:原住民族法律權益宣導座談會」,會中探討與原住民族權益相關的憲判字第4號以及憲判字第17號判決,從中理解並分享其判決所代表的意義,並特別邀請在原民身分認同上有所掙扎的青年分享己見。


    (攝影/Dalul Palalavi)


    今年出爐的憲判字4號及17號所代表的意義,除了象徵了原住民身分認同的法定改變以外,更是影響不同背景的原住民族權益,如過去規定從父姓或是從母姓的漢姓才能繼承法定原住民身分,藉由大法官的釋憲,認為是非必要且非唯一的手段,進而影響身分認同的平等權與人格權,從這些的討論與案例分享中,也能從更多元的角度看待身分認同的規範。


    (攝影/Dalul Palalavi)


    目前於法扶基金會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服務的律師林韋翰針對憲判字4號表示,首先要討論這個議題,就必須先認識何為原住民族,可以從文化上、憲法上、法定上來解釋與看待;但這些名詞的歸納以及統整,其實是為了統治者方便管理下的手段之一,過去原住民族各族在自己的族群認同上,有著不同的稱呼以及觀點,而統整性的「原住民族」的稱呼,都是為了國家或是統治者的政治目的,如人口管理、繳稅、同化與國家安全,但以上的觀念皆非我國原住民原有的概念與觀點。

    林韋翰指出,在1987年,聯合國特別專員Jose Martinez Cobo於〈對原住民人口的歧視問題研究〉第381段的報告中,說明個人是如何認定自己為原住民族:首先自我認定是原住民族的成員,並且也被該族群承認且接受為該族群的一員,就是表達出自我認同原則的證據之一。而在聯合國2007年〈原住民族權利宣言〉第33條中也指出,原住民族是有權按照其習俗和傳統,決定自己的身分與成員,從這樣的概念中可以了解,原住民族與部落才最適合訂定原住民的身分,而非原民會或立法院。


    (攝影/Dalul Palalavi)


    作為憲判字第17號代理萬淑娟等80人的訴訟代理人蔡維哲律師也到場與大家分享,在這樣子的訴訟之中所看所想;他指出,經歷了12、13年的努力,才在今年有這樣子的成果,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達到的成果就是在17號判決書中,族群自我認同的基準,讓平埔族群在日治時期戶口名簿本人或直系血親註記為『熟』或『平』,都能向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申請認定其族群別。

    蔡維哲指出,平埔族議題也是挾帶許多的論點與質疑,如最常被提出的「自願放棄論」「平埔族群漢化論」和「98萬人口威脅論」等,其實都有辦法被反駁或是有不同證據。自願放棄論中指出平埔族群是自願放棄自己的身分,但卻沒有探討在當初面臨身分可能流失的影響下,政府機關、族群個人、法定原住民的缺乏,平埔族群的族人是被迫甚至是不知道的情況下失去身分。

    漢化論則是認為平埔族群已經失去他們的文化、語言,但可以從文資局的登記中看見夜祭、阿立祖等等文化資產,語言的部分也都在積極復育之中。而與權利最相關的98萬人口論,卻沒有提到如何計算以及數據的統計手法,根據台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研究中,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而如果要計算也並不是不可為,但原民會這邊卻始終沒有統計出數據。

    蔡維哲表示,在憲法判字17號出來之後,在未來3年應該要立即的立法並且更多的討論,才能有合適的規範來執行及維護權益,並且透過保護及復育,讓不同的文化能夠被保存,體現出多元文化國與轉型正義的立意。


    (攝影/Dalul Palalavi)


    而會中除了討論實際的法律案例對於原住民族權益的影響,台北商業大學的原資中心助理Ibi Takiludun(高約翰)也從個人的經驗來分享,在身為原母漢父的家庭背景下,因改姓所面臨到的壓力與認同挑戰,讓他在國高中,不管是受到同儕之間、師長的關注等等中,從未知,到感到壓力,不知道自己是來自於哪裡,並且對於身分感到十分害怕。雖然是在加分制度下的受益者,但卻因加分制度加分之後對於自身的身分的恐慌以及無法靠近的原住民社群,在這些日子,也讓他透過嘗試,來認識自己是誰。

    Ibi Takiludun也表示,雖然目前他可以無擔憂的說出自己是誰,但也是經歷的長達15年的挑戰與嘗試,而在未來因法律的解釋之後,其實雖然是里程碑,但卻有是另一階段的開始與挑戰。因為族群認同是牽動著重要的關係,該如何去陪伴那些孩子在成長之中探索對於個人的族群認同?該自己如何與家族互動、父母互動?在不同認同之間的張力與挑戰,個人認同與集體認同之間該如何與部落對話?同時在法律之中很少討論到的兒少利益,兒少如何表達自身對於改姓之後認同的意願?都是有很長的路要來走,期盼社會、學校、家庭,能夠有更多陪伴理解的空間,讓原住民的後代,對於身分的認同,有更多的支持與觀點。


    資料來源:https://tcnn.org.tw/archives/130930
    more
  • 西拉雅族正名案 憲法法庭判原住民身分法違憲3年內應修法

    西拉雅族正名案 憲法法庭判原住民身分法違憲3年內應修法
    2022/10/28 15:35(10/28 17:57 更新)

    西拉雅族釋憲案,憲法法庭28日判決原住民身分法相關條文與憲法意旨有違,應於3年內修法或另定特別法。中央社記者林長順攝 111年10月28日
     
    (中央社記者林長順台北28日電)西拉雅族釋憲案,憲法法庭今天判決原住民身分法相關條文與憲法第22條保障原住民身分認同權、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保障原住民族文化等意旨有違,應於3年內修法或另定特別法。

    原住民身分法第2條第2款規定「平地原住民:台灣光復前原籍在平地行政區域內,且戶口調查簿登記其本人或直系血親尊親屬屬於原住民,並申請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登記為平地原住民有案者。」

    包括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萬淑娟等西拉雅族人與直系血親尊親屬在日據時期設籍於台南縣,當時戶口調查簿等文件種族欄註記為「熟」、「平」。台南縣政府(改制前)於民國98年間頒布作業要點,受理平地原住民登記。

    不過,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函文表示,原民法第2條所稱原住民,僅限台灣省政府於45、46、48、52年間申請登記有案者,若於政府准予登記期間,未向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申請登記為平地原住民,即不得依原民法規定申請取得原住民身分。

    原民會認為,台南縣有關平地原住民登記作業要點牴觸原民會函文對原民法的解釋令,當然無效。萬淑娟等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萬淑娟等人敗訴,最高行政法院撤銷發回,北高行更一審認為有違憲之虞,聲請釋憲。

    憲法法庭於6月28日在憲法法庭進行言詞辯論。聲請人認為,「政府核准登記期間」與原住民本質並無直接關聯,同屬平埔族的原住民,因有無在政府開放4次登記的期間內辦理申請登記,而變成不同的族群的怪異現象,因此,原民法第2條第2項違反憲法第7條平等原則。

    原民會則主張,原民會並非否認平埔族或西拉雅族為台灣的原住民族,相反地,原民會高度肯定西拉雅族作為文化上原住民的重要性,並持續致力於西拉雅族的文化保存與權益提升。但重視歷史上與文化上的原住民的概念意涵與價值,不等於憲法所預設原住民的定義範圍。(編輯:李錫璋)1111028


    原住民身分法第2條

    本法所稱原住民,包括山地原住民及平地原住民,其身分之認定,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依下列規定:

    一、山地原住民:台灣光復前原籍在山地行政區域內,且戶口調查簿登記其本人或直系血親尊親屬屬於原住民者。

    二、平地原住民:台灣光復前原籍在平地行政區域內,且戶口調查簿登記其本人或直系血親尊親屬屬於原住民,並申請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區)公所登記為平地原住民有案者。


    圖為2019年西拉雅族原住民在立法院外呼籲為平埔族原住民正名。(中央社檔案照片)

    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10280173.aspx
    more
  • 永信法律事務所代美河市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澄清聲明

    more